江詩丹頓(Vacheron Constantin),世界最著名鐘表品牌之一,1755年創立于瑞士日內瓦,為世界最古老最早的鐘表制造廠,也是世界最著名的表廠之一。江詩丹頓傳承了瑞士的傳統制表精華,未曾間斷,同時也創新了許多制表技術,對制表業有莫大的貢獻。
江詩丹頓在整個二十世紀推出了多款令人永世難忘的設計。從簡約典雅的款式到精雕細琢的復雜時計,從日常佩戴的款式到名貴的鉆石腕表,每一款均代表了瑞士高級鐘表登峰造極的制表工藝,體現了江詩丹頓在世界鐘表業界卓爾不群的地位,及其對技術和美學的追求。歷經兩個半世紀的風風雨雨,江詩丹頓至今依然是鐘表業界最負盛名的品牌之一。
1755 年,才華洋溢的年青鐘表匠Jean-Marc Vacheron在日內瓦市中心創立自己的首間鐘表工作室。Jean-Marc Vacheron對人類文化充滿好奇與熱誠,經常抱持開放態度,并不斷鉆研制表工藝,因而成為一位非常成功的日內瓦獨立鐘表匠 — 「閣樓工匠」(Cabinotier)。Jean-Marc Vacheron所創制的時計,令他蜚聲國際,而他更不斷發掘其它有潛質的鐘表匠,除了超卓的制表工藝外,更把自己對追求完美藝術那份鍥而不舍的精神傳授給他們。
1819年,經驗豐富的商人François Constantin與Jean-Marc Vacheron的后人合作,成立了聲名顯赫的Vacheron Constantin江詩丹頓。憑著其對市場敏銳的觸角和堅定的信念,幾十年間François Constantin不斷穿梭歐洲,為設計精巧及優質的鐘表時計開辟新市場。
1839年,江詩丹頓邀請Georges-Auguste Leschot擔任公司技術總監,自此改寫了公司及整個鐘表界的歷史。Georges-Auguste Leschot不僅是一位機械天才,更擁有非凡遠見和豐富的想象力。他設計出首個可以重復及大量生產多種鐘表零件的儀器 – pantograph,為整個瑞士制表業帶來突破性的改革。因為在此之前,鐘表機芯均由人手獨立制成的零件組成,每個零件的手工因此有所不同,導致機芯零件不可互相替換。Georges-Auguste Leschot這項革命性的發明改變了整個制表工序,更大大縮短了制表時間、提高了制表效率。
1880年,江詩丹頓于正式將「馬耳他十字」標志注冊成為公司商標?!格R耳他十字」原是機芯內的發條盒蓋上方的小零件,它的作用是防止發條匣被過度上鏈從而使時計運作更加準確。
江詩丹頓(Vacheron Constantin)成立于1755年,為世界最古老的鐘表制造廠,也是世界最著名的表廠之一,其總部設于瑞士日內瓦。江詩丹頓每年僅僅生產2萬多只,其表盤上的如瑞士國徽般的十字標記,已經是品位、地位和財富的象征。1891年,Vacheron的孫子和Francois Constantin攜手合作,表廠的名字改為Vacheron Constantin,翻譯成中文即為:江詩丹頓。[3]
1755年創始人Jean-Marc Vacheron及后來加入的成員Francois Constantin,以其先知卓見及極致制表工藝,終在人文薈萃、人才濟濟的鐘表王國——瑞士,取得先機率先成立,以著重人文精神及歷史傳承而名聞遐邇的江詩丹頓(Vacheron Constantin)。歷經243年的時光淘洗,如今,江詩丹頓儼然為“時間”的同義詞,更是愛表人士眼中無可取代的腕上藝術品。
歷史悠久的江詩丹頓,有著多年的制表經驗,有不少的偉世經典。但,“最小批量,最優質量,最高賣價”一直是江詩丹頓的經營戰略。如今,江詩丹頓在日內瓦的工廠年產量僅為6000只表。自1840年起,每只手表的生產圖紙、記錄、銷售日期及機芯表殼編號等資料,都完整無缺地保留在公司的檔案柜中。他們將超群的技術,嚴格的測試,精湛的工藝與完美的造型結合在一起,創造出一個又一個高貴典雅、令人贊嘆不已、極富收藏價值的稀奇經典之作。在漫長的制表歲月中,經久不衰地成為名貴典雅的象征。
“馬爾它十字”為江詩丹頓之標記,原是手工制表時代用來調整發條松緊的精密齒輪,唯用其象徵優越技藝與手工制表傳統。江詩丹頓傳承了瑞士的傳統制表精華,未曾間斷,同時也創新了許多制表技術,對制表業有莫大的貢獻。
1755 - Jean-Marc Vacheron在日內瓦創立了自己的鐘表工作室
1770 - 首只多功能表誕生
1779 - 首次推出波浪紋理表盤
1810 - Jaques-Barthélemy接掌家族事業,將品牌出口到法國和意大利
1812 - 推出二問表系列
1819 - Vacheron et Constantin品牌成立?!赶ちσ愿?,精益求精」,此句語成為品牌的座右銘。
1839 - Georges-Auguste Leschot受雇成為品牌的生產程序監控并提出了革命性的構想。
1872 - 日內瓦測試局首次舉辦鐘表精準度大賽,江詩丹頓制作的鐘表更成功獲勝。
1880 -“馬耳他十字”出現在江詩丹頓的標志中。其靈感源自固定在發條盒上防止發條盒過度上鏈的一個零件形狀。
1896 - 日內瓦所舉行瑞士全國博覽會,江詩丹頓贏得金獎。
1906 - 江詩丹頓在日內瓦 Quai de l’Ile區開設的第一家專賣店。
1935 - 江詩丹頓研制出品牌創立以來結構最精密的懷表。這款杰作耗時五年才完成,已被埃及國王Farouk購得。
1955 - 品牌的鐘表大師施制作出世界上最纖薄的腕表之一,機芯厚度僅為1.64毫米。
1955 - 布爾加寧、艾登、艾森豪威爾和福爾四位國家元首蒞臨日內瓦參加四國首腦會議,江詩丹頓應日內瓦市民之要求,制作了四只腕表饋贈四人。
1972 - 贏得揚威海外的巴黎“Diplôme du Prestige de la France”殊榮。
1994 – 江詩丹頓為慶祝史上著名的數學和地理學家拉丁姓名為Gerhard Kremer(1512-1594年)的麥卡托,特別制作了限量發行的對表。表盤上以琺瑯釉彩手工繪上麥卡托的半球體地圖,更特別設計了一對圓規式指針。
1996 - 江詩丹頓推出Overseas運動腕表系列,歷峰集團(Richemont)收購江詩丹頓所有資產。
2003 - 江詩丹頓推出了外形考究、流光異彩的女裝表款:Egérie系列。
2004 -江詩丹頓位于日內瓦Plan-les-Ouates的全新總部大樓落成啟用,位于旋風路(chemin du Tourbillon), 江詩丹頓舊址裝修:江詩丹頓之家(Maison Vacheron Constantin),包括精品專賣店、遺產空間以及鐘表技藝陳列室。
2005 - 始創于1755年的江詩丹頓,是歷史最悠久的鐘表制造商,一直從未停止生產。2010年,江詩丹頓即將慶祝品牌成立250周年志慶。
2005 – 限量發行55枚Saint Gervais腕表兼具萬年歷、陀飛輪和長達十余日的動力儲存。
2006 - 江詩丹頓首家專賣店慶祝成立100周年。
卡里斯泰(Kallista)
江詩丹頓的經典之作卡里斯泰(Kallista)是世界上最昂貴的手表。此表制作于1886年,原為沙特阿拉伯的哈里德國王(Kingalid)所訂購,但在制造期間哈里德國王撒手人寰。1986年此表制成后,被一位不知名的買家用美金350萬元買去。1987年 12月3日,哈里米再度易手,被PALM BEACH珠寶行主人皮埃爾·里米(Piene Halini)代客買去。哈里米聲稱,他是以美金500萬元成交的。于是,卡里斯泰表每日升值4000美元的佳話不脛而走。不久,皮埃爾·哈里米把這只世界上最昂貴的手表帶入美國,交與一個不愿透露姓名的買家。
表身表帶鑲滿鉆石,共用118顆經過嚴格挑選的上品藍白方鉆,重130克拉。(表面是每顆重1克拉的鉆石;表面外圍2-4克拉的鉆石共14顆,表帶部分采用每顆2克拉的鉆石)。江詩丹頓廠為制造此表,招集了最優秀的技師,經歷20個月6000小時工作才制成。Kallista在希臘文中是完美無暇的意思,而其成品也的確完美之至。
Les Historique
Les Histohques它將以往備受歡迎的款式加入摩登元素重新演繹,典雅高貴,具有返樸歸真的氣息。每款造形獨特、稀奇,價值不菲。
0versea
Overseas標志著江詩丹頓的活躍、進取精神,它以鋼與純白金等高科技 的素材營造出鮮明的時代感,博得了現代人的鐘愛,并被授予榮耀的“精密計時儀”證書。
Les Joaillerie
Les Joailleries系列的Fiorenza令人矚目。全表大約鑲嵌了200多顆名貴圓鉆石。整體造型典雅清新,簡單大方,處處流露著高貴富麗。江詩丹頓將珠寶鑲嵌工藝融入制表技術之中,更顯女性的優雅嬌媚。
Les Essentie11es系列
優秀品質保證Les Essentie11es系列的Pahmony,更是以其特別豐富的內涵及嚴格的測試獨領風騷。Pakimony以超薄的機芯作賣點。盡管它的外形并不花哨,但每只表都附有優秀品質的保證書,是公認的江詩丹頓經典之作。
Métiers d’Art系列
為紀念其與巴黎國家歌劇院的合作,江詩丹頓推出了15款非凡獨特的Métiers d’Art腕表作品。這一系列腕表表盤的圖案靈感攫取自馬克·夏加爾(Marc Chagall)創作的卡尼爾歌劇院穹頂上永恒不朽的裝飾壁畫。Métiers d’Art Chagall & L’Opéra de Paris系列主要采用高溫明火琺瑯工藝,這是歷史最悠久、最卓爾不凡的傳統高級鐘表制作工藝之一。日內瓦制表工藝中采用的高溫明火琺瑯熔點極高,在 800°C到900°C之間,因此具有無與倫比的純度和耐用性。
其中第一款腕表在卡尼爾歌劇院舉行的晚會上亮相,以慶祝巴黎歌劇院和芭蕾協會(AROP)成立30周年。這款腕表采用歷史悠久的高溫明火琺瑯工藝,真實重現夏加爾創作的整幅穹頂壁畫。黃金表殼搭配31.50毫米直徑表盤,將一幅實際200平方米的曠世杰作濃縮于有限的表盤空間,著實令人驚嘆不已,這款表盤同時也被保留在傳承系列中。
最新發布的第二款腕表展現了以柴可夫斯基“天鵝湖” 為主題的夏加爾壁畫,并將這一鴻篇巨制的每處細節刻畫得淋漓盡致。
獨具匠心超常設計
江詩丹頓以工藝聞名全球,擅長復雜機械表的制造。以Les Complications系列的新表Saltarello為例,表底的透明水晶,方便佩戴者欣賞到機械運作的動感美,由于制作要求高,所以此款名表限量發行。Jumpinghour的設計更是精湛,它以12時的窗口展示時間,半圓環顯示分鐘,被人們稱為“跳時表”,十分罕見。
托爾比朗(Tourbillon)
托爾比朗(Tourbillon)表系是江詩丹頓的又一杰作。那可透過水晶 藍寶石表面來欣賞的,造型設計精密優雅、獨特的動力儲存顯示器,充分展現了時光運動的深邃奧秘。精典之作托爾比朗完美再現了江詩丹頓的座右銘:完美就是一切。精湛工藝奠定了江詩丹頓的創造與制作原則,正因如此,江詩丹頓的每一件成品都要經過數年錘煉,那每一個刻度都體現出大師的精雕細琢。
Lady Kalla
為慶祝英國王妃戴安娜與查爾斯王子的婚禮,阿拉伯聯合酋長國的亞邁尼酋長特地向江詩丹頓訂制了一只最為昂貴、小巧的腕表Lady Kalla。這只表用30克拉共108顆柱形名貴鉆石精制而成。戴安娜王妃佩戴這只手表更顯風姿綽約,同時也向世界體現了江詩丹頓的富麗華貴。
Patrimony傳承系列
充滿承先啟后風格的Patrimony傳承系列表款,處處展現江詩丹頓歷久彌新的經典特色,同時流露出與時俱進的優雅氣質。無論是配備簡單機芯或超卓復雜機芯,Patrimony傳承系列中的每一款腕表都是品牌精湛制表技藝的完美結晶。
Malte馬耳他系列
Malte馬耳他系列是江詩丹頓的代表系列之一,顧名思義令人聯想起品牌的馬耳他十字徽號。Malte馬耳他系列不僅擁有出色的現代設計,同時還融合了江詩丹頓匠心獨運的制表內涵。
江詩丹頓Malte馬耳他系列因其酒桶形外殼而著稱,并應用了各種廣載盛譽的復雜功能和技術;包括多款調速器、陀飛輪、雙地時區、月相、動力儲存、計時碼表和鏤空機芯等。作為江詩丹頓卓越制表工藝的代表之一,多年來Malte馬耳他系列推出了多款技術精湛、構造精美且獨特的優質腕表。
Overseas縱橫四海系列
結合當代設計、技術內涵與運動氣息的Overseas縱橫四海系列,勾劃出跨越時空強界的現代面貎,是揚帆遠行與探索發現的象征。
Métiers d’Art藝術大師系列
江詩丹頓推出的 Métiers d’Art 藝術大師系列表款,完美體現品牌在鐘表裝飾藝術領域中,嫻熟掌握的技藝精髓。從琺瑯彩繪、珠寶鑲嵌、機芯鏤空到手工雕花零件,處處流露出品牌旗下藝匠們巧奪天工的精湛手藝。如 Les Masques 面具系列、Lady Kalla、KallaDuchesse等,經過他們巧手裝飾的精品時計,絕對有資格與殿堂級的藝術杰作相提并論。
Historiques歷史名作系列
一個沒有傳統根基的鐘表品牌,絕對無法立足于業界;反觀擁有超過250年歷史的江詩丹頓,其地位自然備受尊崇!以品牌豐富的歷史名作為靈感來源的Historiques歷史名作系列,包括:Toledo 1952,遵循實至名歸的鐘表傳統,重新演繹江詩丹頓的代表作,見證品牌悠久的歷史傳統。
Quai de l’Ile系列
Quai de l’Ile 一詞取自江詩丹頓全球旗艦店在日內瓦所在地址的名稱,彰顯了江詩丹頓在高級鐘表界卓越的先驅地位。該系列的誕生開創了個性化高級制表服務的先河、為高級腕表業注入全新的理念。結合最先進的科技和最優秀的鐘表技術,Quai de I’lle系列腕表完全遵從客戶需求至上的原則,依據客戶的不同需求創制出獨具個性的產品,賦予腕表新穎、原創、現代、時尚的「新鮮」特質。同時,Quai de I’lle系列囊括了未來高級制表不可或缺的要素:個性化、安全保障、全方位服務、精湛工藝以及完美的技術。
1972系列
江詩丹頓1972系列慶祝品牌擁有40多年歷史的不對稱設計腕表,并向令人夢寐以求的"Diplomedu Prestige de la France”獎項致敬。江詩丹頓因其獨特制表工藝而獲此殊榮。借助各種尺寸和形狀,這些腕表或彰顯柔美珠寶魅力,或散發陽剛風范。在追求極致優雅的同時又完美融合了匠心獨具的大膽設計,這系列腕表堪稱前衛美學的典范。
始于1800-1840年
在眾多率先開拓中國市場的先驅中,Jaquet-Droz 和 Leschot(約1780-90年代)無疑是鐘表業的代表。他們在倫敦和日內瓦設有辦事處,并通過航運的方式將鐘表運往中國。而江詩丹頓的創始人 Vacheron父子當時也極可能用類似的方式與中國進行直接或間接的生意往來。不得不提的是Leschot正是天才鐘表匠Georges- Auguste Leschot的父親,1839年,才華橫溢的Georges-Auguste Leschot加入江詩丹頓,從此改寫了江詩丹頓以及整個鐘表界的歷史,他發明了新的鐘表制造零件,開創了零部件生產的標準化和機械化。[1]
雖然在江詩丹頓的文獻中沒有記錄品牌與中國展開貿易往來的確切時間,但是在著名制表歷史學家Alfred Chapuis 1919年出版的《中國腕表》(“Chinese Watches”) 一書中,明確記載了江詩丹頓與中國市場的淵源最早可追溯至18世紀。
1845 - 46年:發展中的中國市場
1845年,江詩丹頓與中國市場的一次商業合作被首次載入史跡,當時江詩丹頓向中國運送一批樣表,為了安全起見,公司安排所有樣表混入一家名為Neuchâtel表行的產品中一起運輸。59天后,公司接到一封由中國廣東寄來的信,信上除了標明時間1845年10月30 日外,還明確說明,“目前這里還沒有鐘表市場”。接獲此消息后,品牌并未推遲開拓龐大中國市場的計劃。
1845年,江詩丹頓的工作坊在Tour de l’Ile成立,與品牌全球旗艦店相鄰。在新的工作坊,Georges-Auguste Leschot發明的生產工具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同時也提高了機芯的質量。一系列的工業機械改革在提高產能的同時也幫助江詩丹頓將銷售觸角延伸至中國及印度地區。
同年,江詩丹頓及Georges-Auguste Leschot贏得由Arts Society頒發的工業重要發明大獎,這一獎項標志著江詩丹頓成為了第一間擁有機械生產配件技術的鐘表制造商,使得品牌在同行業其他競爭對手中占有絕對的優勢。Georges-Auguste Lescho的發明大大提高了生產速度,有效的縮減了腕表的制作周期。
1846年,江詩丹頓向廣東的Duval先生運送了33對腕表 ,目的是協助他對本地及中國潛在鐘表市場的發展契機進行評估。從Duval先生由廣東寄來的信中可以了解到當時中國的一些傳統習俗,以及他對腕表設計的一些建議,比如配上中國式的數字及時間計算方法。今天,在江詩丹頓的歷史資料庫中依稀能找到含有中國元素的腕表資料,包括以中國水墨畫為設計藍本的表盤資料。
這是一段摘自Duval先生親筆來信的文字,其中闡述了他的觀點,“針對中國市場特別設計的腕表無疑將吸引那些不認識阿拉伯或羅馬數字而又具購買能力的客戶,這樣的設計也將最大限度的提高品牌在中國市場的占有率,同時迅速促進銷售。這些腕表不僅擁有實用的計時功能,更是一種彰顯身份的裝飾品。此外,我們也必須明白競爭將立即顯現,但憑借江詩丹頓卓越先進的制表工藝和不斷改進的機械技術,競爭對江詩丹頓產生的威脅將極其有限,因為你們完全有能力駕馭這場‘戰斗’。”在腕表設計及裝飾方面,Duval先生則建議在表殼上刻上品牌的格言 —— 珍惜過去的每一段時光 。
1904年:為中國大使設計腕表
1904年8月22日,中國駐法國領使館向江詩丹頓遞了一封通知信,信中提到中國駐巴黎大使到訪日內瓦時向江詩丹頓訂購了兩塊黃金琺瑯獵表:一款印有法國瑪麗安東尼皇后俏像,另一款則飾有兩只天鵝。
文獻記載:為皇帝設計腕表
在江詩丹頓1785-1938年的文獻里,Charles Constantin曾寫到:“雖然在我們的歷史檔案中找不到任何有關與東方貿易往來的記錄,但是一位日內瓦學者仍然記得曾經在1865年見過 Adrien Penard先生攜帶著一枚為中國皇帝設計的藍色琺瑯鉆石腕表。”
向愛新覺羅. 溥任贈送腕表
1755– 這只制作于1755年刻有品牌創始人簽名“J:MC:Vacheron A GENEVE”的銀質懷表,直徑35.60毫米的機芯直接與表殼相連,具備表冠輪、均力圓錐輪和鏈帶構成的擒縱裝置。鑰匙上弦位置處于琺瑯表盤上的三時和四時位置之間,而上弦時須將掀蓋式的表圈和鏡面打開。
1821- 這款表殼飾以黃金雕花的懷表刻有“Vacheron Chossat & Comp. A GENEVE”的字樣,風格屬于法國帝國時期。機芯配備采用仍屬試驗性質的擒縱輪,夾橋則遵照寶璣訂立的原則擺放。按下十二時位置上的掛環,就能令懷表以鳴響方式報出小時和刻鐘?,m瑯表盤,蛇形藍鋼指針。
1831- 這款腕表極富當時裝飾品味的典型風格。黃金表殼刻上手工精致的圖案,表背更繪上五彩繽紛的琺瑯釉彩。機芯配備表冠輪擒縱裝置和平衡擺輪夾橋,夾橋上有別致的VACHERON鏤通字母裝飾?,m瑯表盤,黃金指針。
1906- 懷表的三問鳴響功能控制鈕裝置位于黃金表殼的三時位置。該裝置與機芯相連,機芯配備了杠桿擒縱裝置、螺絲式平衡擺輪和寶璣游絲。所有機芯運作均可透過透明藍寶石水晶表盤一覽無遺。懷表另有自動日歷功能顯示日期和周,唯每逢四年一次的閏年時需手動調校至2月29日。
1914- 這款橢圓型黃金表殼腕表配備了一只橢圓型的機芯。機芯內設有直線型擒縱裝置和寶璣游絲平衡擺輪??上剖奖砣捅肀P皆為琺瑯釉彩花朵裝飾,表盤部份更飾有12個阿拉伯數字時刻。
1935- 三問鳴響功能控制鈕置于黃金表殼的左側。光滑如絲的表盤外圈飾以12個琺瑯阿拉伯數字時刻。表盤更設有秒副表盤及藍鋼指針。鑲有29枚紅寶石軸承的手動上弦機芯,刻有鍍金裝飾和Côtes de Genève圖紋。機芯具直線型槓桿擒縱裝置、并配備寶璣游絲的螺絲式合金擺輪。上弦及調校時間則以表冠啟動。
1945- 粉紅金表背以直徑為陀飛輪三擺幅的鏤通視窗為起點,刻有光芒四射的飾紋圖案。復雜精巧的機械裝置,讓懷表保持精準無誤。鍍銠機芯鑲有19枚紅寶石軸承,直徑47毫米,專為參加天文臺大賽而設計。表盤同樣以粉紅金制造,配上純金羅馬數字和時、分、秒針。
1948- 腕表的表帶以環繞三圈的方式緊貼在女性的手腕上,透過匠心獨具的珠寶工藝,構成可伸縮的表帶。經過細心裝飾的機芯,配備有側放式擒縱裝置。黃金數字和星星時刻,再加上黃金指針,令表盤更顯活潑生動。
江詩丹頓輝煌的歷史離不開三位靈魂人物,他們是Jean-Marc Vacheron、Franois Constantin和Georges-Auguste Leschot。Jean-Marc Vacheron創立了江詩丹頓,Franois Constantin開拓了江詩丹頓的全球市場,而Georges-Auguste Leschot則改寫了江詩丹頓甚至是整個瑞士鐘表行業的歷史……
今年8月,江詩丹頓分別在北京和上海舉辦了名為“傳承歷史,祈愿未來”的江詩丹頓250周年名表展示會,其間展示了一系列代表江詩丹頓250年歷史成就的超過69款的經典作品,總價值約1億元人民幣。
作為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鐘表制造商,江詩丹頓同時還是一個全面的鐘表制造商,全盤掌控著從機芯研發、表型構思、零件設計到手工完工一系列的制表工藝。自1755年創立至今,江詩丹頓一直從未停止過生產。與其它成功的企業一樣,江詩丹頓也經歷過艱辛的創業期。
18世紀的歐洲,那是一個動蕩的年代,同時也是一個充滿偉大發明的時代。18世紀50年代,啟蒙運動達到頂峰,不少人開始富裕起來,商家們開始開發具有潛力的新巿場。1745年,日內瓦鐘表業發生了劇烈且根本的變革,同業協會將本是封閉的鐘表制造業對公眾開放,甚至給予新移民以入行的機會。那時候,要成為一個能獨當一面的鐘表制造大師,鐘表學徒一般必須花五年時間“拜師學藝”,然后再實習三年,實習期間一般稱為受薪鐘表匠,而在這過程中,鐘表學徒他必須制造并交出自己的作品,如果作品受到同行業的贊許,那他便可以從事鐘表制造事業,然后開班授徒。江詩丹頓的創始人Jean-Marc Vacheron就是在這種情況下開始了他的鐘表學徒生涯,那大約是在1745年。
Jean-Marc Vacheron于1731年在日內瓦出生,他是家中的第五個兒子,其父親是新移民,職業為織布技師。從小Jean-Marc的理想就是成為一個出色的鐘表制造師,但由于Jean-Marc是 “土生兒”(所謂的生于日內瓦的外國兒童)的身份,所以這樣的機會并不是很多,但他一直沒有放棄這個愿望,終于因為社會的變革而讓他獲得了這樣的機會。
1755年,也就是Jean-Marc Vacheron入行學習了十年后之成,他終于成為了合格的鐘表制造師,并創立了cabinotier workshop,那時人們都稱呼他為“閣樓工匠”。除了傳授超卓的制表工藝外,Jean-Marc Vacheron還培養出很多鐘表行業的新人,把他對追求完美藝術的那份鍥而不舍的精神傳授給他的弟子。
Jean-Marc Vacheron的cabinotier workshop開業的時候,歐洲正經歷著社會上來自更方面的大動蕩,尤其在法國大革命期間(1789-1799年),cabinotier workshop流失了不少有錢的法國貴族客戶,其經營日益困難。1803年,Jean-Marc去世后,他的二兒子Abraham Vacheron(也是一位鐘表制造師)子承父業,開始接管cabinotier workshop,將生意繼續做大。
1800年代初,在Abraham Vacheron與Anne-Elizabeth Girod的獨子——企業家Jaques-Barthelemy Vacheron的帶領下,公司的生意不斷擴張,并開始與寶璣(Breguet)和Lepine等公司合作。1814年左右,Jaques-Barthelemy發現,自己實在無法在公司管理日常業務的同時還要分身到海外推銷產品,他知道公司若想繼續健康發展,那就必須有一個生意伙伴。1819年,一位經商經驗豐富的商人Fran?ois Constantin成為了公司的合伙人,Fran?ois Constantin主要負責銷售工作,當時公司的座右銘——悉力以赴,精益求精,正是Fran?ois Constantin為其創作的口號。
Franois Constantin的出現帶領著公司進入一個新的時期。從各方面來看,Franois Constantin是一個充滿自信的人。他把工作當作一種享受,尤其是當他代表著Vacheron & Constantin到世界各地推銷產品及拓展新巿場的時候更是充滿了斗志;此外,Franois Constanti還是一 個精明機敏的商人,他不僅懷著追求完美的信念,而且還極具說服力,尤其精于開發別人開發不到的新巿場,他出眾的運籌帷幄的能力為公司創造了一個出色的銷售網絡。Jaques-Barthelemy Vacheron曾這么贊揚過Franois Constantin:“我們都心折于你的才華,確信當你充份發揮你那高談雄辯的才能,將沒有任何東西能阻礙你達到目的。”
1839 年,才華橫溢的Georges-Auguste Leschot加入江詩丹頓擔任技術總監,從此改寫了江詩丹頓以及整個鐘表界的歷史。Leschot不僅是一位機械天才,而且擁有非凡的遠見和豐富的想象力。他設計出首部可以重復大量生產多種鐘表零件的儀器——pantograph,為整個瑞士制表業帶來突破性的改革。在Leschot加入的短短兩年內,他便為江詩丹頓發明及制造了多種能自動生產鐘表配件的機器,其配件成品的精確程度是別的生產商從沒有做到過的,這些機器的發明為Leschot嬴得由 The Societédes Arts頒發的工業重要發明大獎,也讓江詩丹頓成為了第一間擁有機械生產配件技術的鐘表制造商,讓它在同行業其它競爭對手中占有絕對的優勢;另外,由于其機器生產的配件準確性高,更新替換極為方便,所以其鐘表產品價格相當合理,所以銷量很快便超越了其它競爭對手。隨說如此,Leschot和 Vacheron扔堅持著每個工序都必須以人手潤飾及完成,對江詩丹頓來說,“用心于微”的傳統一直延續至今。
1854年和1863 年,Franois Constantin和Jaques-Barthelemy分別相繼去世以后,江詩丹頓的幾代繼承人都在延續著公司的傳統,并生產出了不少出色的多功能懷表和瑰麗優雅的腕表。在這過程中,江詩丹頓與巴黎的Verger的伙伴關系正式展開,兩家公司合作生產出多款驚世作品,其中不少是專門為世界多家華麗的珠寶場館設計制造。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江詩丹頓也面臨了不少業務上的困難。期間,Georges Ketterer成為公司的大股東,而在Georges Ketterer的帶領下,公司的生意日益興旺,很多廣為人知的作品就是在這段時期生產的。]1987年,Georges Ketterer去世,江詩丹頓并再次易手。其后,Claude-Daniel Proellochs負責管理公司的業務。1996年,江詩丹頓被Richemont Group(當時名為Vend?me Group)收購后,Claude-Daniel Proellochs繼續留任擔任行政總裁一職至今,并繼續著江詩丹頓的傳奇。
在整個二十世紀,江詩丹頓推出了多款令人難忘的鐘表。江詩丹頓的七大鐘表系列——Patrimony、Malte、Royal Eagle、Overseas、1972、Egérie以至Kalla系列,各自都具有獨特的個性。無論是簡約典雅的款式還是精雕細琢的復雜鐘表,從日常佩戴的款式到名貴的鉆石腕表,每一款江詩丹頓的產品都代表了瑞士高級鐘表登峰造極的制表工藝。
截止2010年底,江詩丹頓在全球范圍內雇用了近共350名員工,其中包括駐守瑞士的250人。公司現擁有兩間鐘表制造廠——位于日內瓦Plan-les-Ouates的總部大樓和設于Vallée de Joux的另一間廠房。
早于十九世紀起,江詩丹頓已經來到中國開拓市場。從2000年開始,江詩丹頓再次來到中國,并相繼在北京、上海、大連等多個大中型城市開設專賣店和零售網點。今年,時值江詩丹頓250周年慶,為慶祝此事,江詩丹頓在瑞士日內瓦舉行了名為《江詩丹頓250周年紀念拍賣會》的主題拍賣會,隨后并在中國的北京和上海分別舉行了250周年慶典,繼續書寫江詩丹頓的鐘表傳奇……
日內瓦印記
19 世紀中葉,瑞士及其他國家寡廉鮮恥的造假者開始制造仿冒款式和仿造型號的鐘表,嚴重影響了日內瓦制表業的國際聲譽。瑞士聯邦政府與日內瓦市的立法機構大議會 (the Grand Conseil) 應1873年成立的鐘表行業協會的要求,于1886年11月6日成立了專門的腕表檢測機構對日內瓦生產的鐘表進行非強制性檢查,其任務是保護當時銘刻在機芯上的 [日內瓦] 銘文的信譽。
設立于日內瓦鐘表學校的腕表檢測機構,負責在手表上銘刻日內瓦市的官方印章。這些鐘表必須由位于日內瓦市領土范圍內的制造商提交。此外,該檢測機構還根據相應法規制定的技術規格發行原產地證書。
盡管日內瓦印記的相關規條幾經修改,尤其是1993年的大修訂,但對于機械鐘表則仍然維持異常嚴苛的質量標準規定,包括機芯內所有零件及具備輔助功能的機械裝置均必須達到卓越的制造水準。要獲得日內瓦印記,必須達到12項特定準則,確保機芯的精確性和可靠性,以及完美無瑕的表面加工、拋光處理和整體外觀。為與昔日頂級制表大師的優良傳統保持一致,日內瓦印記保證江詩丹頓腕表在設計和制造工藝方面均保持無與倫比的質量標準。
江詩丹頓一直視日內瓦印記為獨一無二的腕表品質認證,值得無條件推崇并作為其產品特別品質認證的標準。自從1901 年首次獲得認證后,江詩丹頓一直躋身于極少數具有完全資格的制表上之列,遵循制造卓越鐘表所必須符合的嚴苛條件。江詩丹頓以日內瓦印記為基礎,追求卓越、日臻完美。鑒于其目標是創制在美學外觀和機械構造上均完美無瑕的時計,從而保證優越的耐用性、可靠性和精確性,因此品牌能長久以來將鐘表的設計和工藝推向極致。
總部及廠房大樓
江詩丹頓為配合未來的發展,決定重組分散在日內瓦各地之業務,因此特別于2001年舉辦一個國際建筑設計比賽,最后由出生于瑞士的法國城市規劃及建筑師Bernard Tschumi勝出。
歷經18個月的密集工程,江詩丹頓已于2004年8月9日遷入位于瑞士日內瓦 Plan-les-Ouates 的總部大樓。為這個創立于1755年、歷史最悠久鐘表品牌的發展史,樹立了新的里程碑。
全新的總部及廠房大樓并將行政和生產部門結合起來,為大約430名員工提供最完善的工作環境,繼續發揚江詩丹頓專業和力臻完美的精神。
江詩丹頓總部大樓的設計大膽創新,凝聚活力與永恒的象征??偛看髽侵O計概念源自信封,金屬外殼頂部象征了時間的動感,而下面的混凝土承托架構則代表持久永恒。內部充足的采光和寬敞的空間,強調出流通性和透明度,讓不同部門人員的交流能夠更加順暢。
這就是江詩丹頓堅持創意和質量的承諾。
LE BRASSUS工作坊
汝拉山谷(Vallée de Joux)位于瑞士日內瓦以北50公里,毗鄰法國,四周湖泊森林環繞,美景天成并受到良好的保護。 兩個多世紀以來,汝拉山谷一直是高級機芯鐘表的發源地,更成為不少瑞士著名鐘表品牌的生產基地。江詩丹頓位于汝拉山谷的工作坊致力于機芯的研發、機芯零件的加工和裝飾。目前,Le Brassus工作坊約有170名員工。
Toledo 1952
18K玫瑰金材質/自動上煉機芯/時、分、小秒、日期、星期、月份顯示/月相盈虧顯示/36石/震頻每小時28,800次/動力儲存40小時/藍寶石水晶鏡面/鱷魚皮表帶/防水30公尺/ 重現經典款式的絕代風華。
Toledo 1952復刻年歷表搭載Cal.1125自動上煉機芯,在面盤上承襲過去舊有的款式設計與傳統,推出以18K玫瑰金打造的全新款式。中央時分顯示面盤上飾以精致的條狀花紋,大而顯眼的指針式日期顯示圈環繞在側,小秒針在生動的月相盈虧顯示盤上轉動著,這就是深受表迷喜愛的Toledo 1952復刻版,江詩丹頓(VACHERON CONSTANTIN)特別于新年之始推出,便是要藉由Toledo 1952的精湛工藝,重現它的絕代風華。
2010蒔繪腕表系列
這個系列象征了人類的冒險精神,是探索未知的“遠方”的過程。而這層象征意義也預示著江詩丹頓與象彥合作的創新性,預示著腕表制作與傳統裝飾工藝相交融的無限可能性。
忠于 Métiers d’Art 藝術大師系列的精神,“symbolique des laques 蒔繪”腕表系列將于3年內分別推出不同主題的腕表,每一年均推出一套3枚的全新腕表,限量20套。
每一套腕表均有著不同的主題,其中包括有擷取自龐大而意義深遠的遠東傳統藝術寶庫。每一款設計構思來自動物、植物或礦物;它們本身蘊含某種意義,亦或與其它相融:神物或歷史英雄人物配以動物、動物與植物的結合、植物與虛構或抽象特質的結合等等。這些設計源于文學著作、詩詞或傳說等各種素材。
在腕表制作方面,江詩丹頓精選了 1003 型號,14K 白金鏤空超薄機械機芯。為了突出腕表的和諧感及精巧的蒔繪工藝,江詩丹頓甚至采用鍍釕處理,使金的自然光澤變得更為柔和,營造出高貴優雅的效果。藍寶水晶玻璃則讓人可以欣賞精美絕倫的裝飾圖案,尤其能一目了然地欣賞到品牌在日內瓦廠房完成的斜面切割工藝。
與此同時,圓形表殼的簡潔線條流露出含蓄和純凈的感覺,與“Métiers d’Art La symbolique des laques 蒔繪”腕表系列當中的禪意相呼應。
微縮面具腕表
以日本宗教佛像面具為表盤的腕表散發出如皓月般溫柔與詳和的光輝。面具仿佛代表著阿彌陀如來,含有“無量光”或是“無量壽”之意。據說,這尊佛是五大智慧佛陀之一,專責接引壽緣盡后的信眾前往另一個世界。這款面具集獸形與擬人化的特征,來自Sepik 河口地區,外形多樣化,卻都有一個既像鷹嘴又像動物吸管般的長鉤鼻。為了逼真再現面具的陽剛氣息,江詩丹頓的制作團隊專門采用了赤金為木質面具上漆。
因為原形面具是以陶土為主要材質,所以江詩丹頓的制表團隊將表面上的陶器質感完美重現,決定采用不同粗幼度的馬特浮石粉末做原料。當將其混和及抹上后,果然重現出陶器的原始質感,并且效果更覺自然真實。
Patrimony Contemporaine
18K白金材質/自動上煉機芯/時、分、秒顯示/27石/日內瓦印記/表徑40 mm/震頻每小時28,800次/藍寶石水晶鏡面/防水30公尺/鱷魚皮表帶/
重現1950年代的經典設計
繼2004年推出手上煉款式后,江詩丹頓(VACHERON CONSTANTIN)更推出搭載3.6mm超薄機芯的Patrimony Contemporaine的自動表款,以其經典造型傳達出高級腕表之美,藉由純粹的線條與大尺寸的設計,將跨越時代限制的力與美一一呈現。Patrimony Contemporaine所搭載的Cal.2450自動上煉機芯,具有日內瓦印記,在機芯的作工精致度上作了最佳的保證,而在焊接表耳、手工拋光和手工霧面面盤處理等細節上亦不馬虎,盡顯江詩丹頓(VACHERON CONSTANTIN)在制表上的用心與堅持,驕傲地向世界宣布現代古典主義的長處和精簡。
Malte女裝腕表憑借其圓潤的表殼、獨一無二的扇形表耳、亮麗的表盤設計和多切面的指針,于2002年面世之初便立即獲得一致好評。
每款Malte女裝腕表均具備一個甚至多個精密機械功能。專為女性而設的“精密”機械腕表一向甚為罕見。此款腕表便具備了月相盈虧和動力儲備顯示器,而所采用的1400機芯更獲得日內瓦印記,令它更具吸引力。
然而Vacheron Constantin江詩丹頓的設計師并不滿足于此,因此特別為它加添了一顆顆閃爍璀璨的寶石,使其更加出色、迷人。以白金或黃金制成的表殼綴以鑲滿美鉆的表圈、鉆石小時刻度、動力儲備和鑲有14顆圓形美鉆的金色月相盈虧顯示器,使白色或淡紫色天然珍珠貝母表盤表更加珍貴悅目。
Vacheron Constantin江詩丹頓推出兩款具備精密機械功能的全新Malte月相盈虧女裝白金腕表。其表圈、表框和表耳共鑲上184顆美鉆,約重1.70克拉,而以18K金制成的標準表扣也鑲有13顆鉆石,配以鱷魚皮表帶,令人為之目眩。
此款Malte腕表的內藏一枚以人手雕飾而成的優質機芯。機芯兩面和主板的邊緣均飾以細致的餅圖紋,每一條邊和槽也都經過悉心的打磨。此外,所有橫橋和棒子也鑄上“Côtes de Genève”裝飾圖案。
不僅是機芯零件的可見部分,即使是看不到的部分,追求完美的Vacheron Constantin江詩丹頓制表大師也悉心地加以修飾!所有齒輪、小齒輪也以木制的工具打磨拋光,而所有鋼制零件也經過圓形打磨和飾以圖紋。細致扁平的螺絲帽,無論是圓形或彎曲的表面也經過打磨,因此, 每枚腕表也是一件珍貴的藝術品。
透過透明表底,可以看到Vacheron Constantin江詩丹頓制表大師、金匠和珠寶匠為展現兩個半世紀以來的制表傳統時所花費的心血。
Overseas系列產品
Overseas Chronograph Perpetual Calendar “Boutiques Exclusive” 縱橫四海萬年歷計時腕表,限量發行80枚,僅在Vacheron Constantin(江詩丹頓)遍布世界各地的27家專賣店獨家銷售。 Vacheron Constantin(江詩丹頓)新款Overseas Small Model Date Self-winding 提供兩種選擇:一款為18開玫瑰金表帶,另一款則為駝色真皮表帶并附贈一灰色硫碳橡膠表帶。
為紐約首家精品店制作三款特別版腕表
為慶祝精品店開幕推出的三款特制表款有:Historiques American 1921 腕表紐約精品店、海外計時永久日歷腕表紐約精品店特別發售、以及傳承系列 calibre 2755 機芯腕表紐約精品店特別發售。海外計時系列的表盤上承載了美國國旗的顏色,歷史系列腕表喚起了對興旺的 20 年代的回憶,獨一無二的 Grand Complication 腕表具有特別雕刻的表殼,這三款獨特的腕表都很好的詮釋了江詩丹頓的歷史里程碑并以各自不同的方式表現了該品牌豐富而古老的傳統。這些為慶祝紐約精品店開幕而推出的獨特限量版表款向品牌的前衛精神致以活力四射的敬意,而品牌在 255 多年的時間里,一直致力于用其專業性創造出完美的品質、無與倫比的優雅性和高超的技藝。
Historiques American 1921 腕表
為了慶祝其第一家美國精品店的開幕,江詩丹頓重新詮釋了其品牌的其中一款優雅腕表:“Historiques American 1921”。帶著對其品牌傳統的敬意和追求卓越的理念,這款僅在紐約發售的限量版腕表(僅發售 64 只)很好地反映了位于麥迪遜大街與 64 大街交匯角的聲名顯著的新地址。這款“上等”終極腕表的新改良版將在紐約精品店的開幕盛會中推出。這款腕表具有一個直徑為 40 mm 的表殼,其獨特之處在于采用偏移設計的表盤以及位于 1 點鐘位置的表冠。這款腕表僅發行 64 只,其表殼由 18K 黃金制成,表盤上印有米黃色的阿拉伯數字和小秒針子表盤,子表盤巧妙地布置在 3 點鐘位置的數字之上。經磨砂處理的表盤上有一個印有黑色“軌道”的標度圈。底蓋上用手工雕刻了這款腕表的獨特編號和印記:“Madison and 64th”(麥迪遜大道與 64 大街)。腕表由手動上鏈的機械機芯 Calibre 4400 提供動力,此機芯的研發和制作均在江詩丹頓內部完成,更鑄有尊貴的日內瓦印記且具有時針、分針和小秒針。機芯的震動頻率為每小時 28,800 次,動力儲存約為 65 小時。該款腕表防水深度為 30 米,采用手工縫制的深咖啡色方紋鱷魚皮表帶,并配以 18K 黃金半馬耳他十字表扣。
海外計時永久日歷腕表
海外計時永久日歷紐約精品店特別發售腕表的表殼既運動又優雅,集兩大復雜功能于一身。將計時功能和永久日歷顯示功能結合于一身(兩者都是精湛機械制表工藝熱愛者高度追求的對象),這在海外系列的鐘表中還是首創,而其不銹鋼的外殼中采用了非凡的 Calibre 1136 機芯。這款海外計時永久日歷紐約精品店特別發售腕表既復雜又罕見,僅限量發行 20 只,專為紐約精品店準備.腕表中心采用 Calibre 1136 QP 機芯且帶有 228 個部件:一個平衡擺動頻率為 21,600 次每小時的機械自上鏈機芯,動力儲存約為 40 個小時。除了給 6 點鐘位置的時針、分針和小秒針提供動力之外,Calibre 1136 QP 還給計時功能與永久日歷功能提供動力,從而以 48 個月份周期顯示星期、日期和月份,且帶有閏年和月相顯示功能.為了完全與美國文化保持一致,這款腕表很自豪地在其表盤和表帶上采用了美國國旗顏色 ——紅、白、藍。其表殼尺寸為 42 mm,防水 150 米。這款腕表的特征為受馬耳他十字啟發而采用不銹鋼制成的表圈,與所有其它表殼元件類似。表殼中配有一個軟鐵籠,用于保護機械機芯免受磁場干擾。螺旋式表底蓋上刻有 “Madison and 64th”(精品店地址)的印記和 20 只限量版腕表各自的編號。每一只腕表均配有兩根表帶:一根為藍色的鱷魚皮表帶,帶有紅線,另一根為栗色小牛皮表帶。
傳承系列Calibre 2755
傳承系列 Calibre 2755 配有陀飛輪、永久日歷顯示和三問功能,向高超的制表制作傳統致以敬意。這款腕表專為紐約精品店的開幕限量發行,僅有一只,它是對制造商在 255 多年間獲得的專門技藝的獻禮。此系統具有兩個平衡器,用于充當調節器旋轉軸上的制動器,從而均衡化發條盒釋放的能量。為了實現這點,該系統施用反向離心力和離心力。一旦調節器發生旋轉,離心力就會以平衡器的一端為中心向外旋轉,以使另一個平衡器充當中心軸上愈加強大的制動器的作用,由此以更緩慢、更穩定的速率進行旋轉和敲擊。這個獨創的、獲得專利的裝置絕對地安靜無聲,出于對藍寶石水晶底蓋中旋轉調節器的贊賞,鐘表迷們的好奇心可得到滿足。除了三問功能之外,這款傳承系列 calibre 2755 機芯紐約精品店特別發售腕表還具有一個陀飛輪,該陀飛輪被用于抵消引力產生的影響,從而提高機芯的精密性,同時還可通過展示該款腕表的跳動增添美感。同時,永久日歷顯示功能(對時間的機械記憶)可在不需要任何認為干預的情況下顯示公歷日期,400 年一次的日期更改情況除外。這款獨特的腕表除了具有完美而精確的技術品質,還通過明白無誤的當代語言表達了其美感:一個細長型表圈、以藍寶石水晶為架構的螺旋式表底蓋周圍有一個有花紋的圖案、梯形小時標記、“多芬納”指針和一個乳白暗灰色表盤。表殼上的手工雕刻雕帶圖案映射了紐約麥迪遜大道與 64 大街交匯處建筑的外觀。底蓋上刻有 “No1/1” 和 “Madison and 64th” 字樣,表示這款腕表是專為紐約精品店制作的傳承系列 calibre 2755 機芯腕表。其約44 mm 的表殼。
馬耳他(Malte)陀飛輪鏤空珠寶腕表
江詩丹頓Malte陀飛輪鏤空高級珠寶手表。鉑金表殼,表圈鑲嵌30顆長方形切割鉆石,表身鑲嵌251顆圓形切割鉆石(共重5.66克拉),表扣鑲嵌 21顆圓形切割鉆石(共重0.22克拉),1790SQ型手動上弦機芯,陀飛輪裝置,有動力儲存和日期指示功能,鏤空的18K金表盤,銀色劍形18K金指針。馬耳他系列是江詩丹頓最具代表性的系列之一,它的表耳設計受到許多表友的喜愛。江詩丹頓在1880 年取得馬耳他十字商標的使用權,后來便逐漸成為江詩丹頓的標記。這個十字形狀的標記,最初是指手工制表時代用來調整發條松緊的精密齒輪,后來演化成今天這種形象。拍賣中的這款馬耳他系列兩地時規范指針手表是江詩丹頓十年前的設計,象牙白表盤搭配38.5 毫米玫瑰金表殼,古雅而舒展。對于男人而言,復雜機械具有天生神秘吸引力。陀飛輪,這項代表了機械表制造中最高水平的工藝,已經將腕表藝術美發揮到登峰造極的地步,成為終極智慧的象征。
馬其他陀飛輪高級珠寶腕表
目前,世界上精通隱形鉆石鑲嵌技術的珠寶鑲嵌大師屈指可數,黃金材質完全隱藏在鉆石底下,所有鉆石依靠托架支撐,形成一道光場,卻看不到鑲座痕跡,因而能夠將耀眼光芒釋放到極致。該款腕表盡管擁有弧形輪廓,但棱角分明、線條井然有序,為鉆石鑲嵌技術帶來巨大的挑戰,因此江詩丹頓選擇將隱形鑲鉆計時運用于此款腕表,實為另一極致工藝的展現。為攻克鉆石鑲嵌的難題,從設計師到珠寶工匠,從制表工匠到珠寶鑲嵌師,他們團結一致,密切合作,在超越自我的共通理念驅策下,展現個別技能,從而確保佩戴舒適度、機芯性能和防水性能等能夠與符合嚴格標準。
隱形鑲鉆技術
在設計師的筆下,馬其他陀飛輪高級珠寶腕表幻化為一幅鉆石堆砌而成的拼圖,但時間仍然清晰可見。切割師則將一顆顆鉆石精確切割成微米大小,這樣珠寶鑲嵌師便能天衣無縫地將鉆石完美鑲嵌如其設計的位置,完成這項艱巨的任務,這樣的精準度意味著金匠需投入2000小時以上,才能創造這樣完美的鉆石拼圖。由于金質表殼完全隱藏在鉆石下方,因此整只腕表儼然就是一件用鉆
石打造而成的雕塑作品:不論是表耳、表圈、表殼中心、表盤、表扣、表冠,還是江詩丹頓標志性的馬其他十字,每一個部件都閃耀著璀璨的光芒。鑲鉆表盤忠于該表款一貫的原始設計:陀飛輪框架上的時、分與秒針單獨顯示,垂直讀取,彷佛完美編排的芭蕾舞,鉆石圍繞著表盤內圈,著分刻刻度并構成陀飛輪框架,巧妙地烘托出表盤上的每一項時間元素。
2013年花之神殿
江詩丹頓為女性制作了全新的三個系列高級鐘表,其中尤以精巧絕倫的藝術大師“花之神殿”系列為最。組成該系列的三款腕表是向19世紀精致細膩的英國植物插圖致意,尤其是羅伯特·約翰·桑頓(Robert John Thornton)里程碑式的作品--《花之神殿》(The Temple of Flora)。
表盤上花卉的演繹結合了多項藝術工藝,如琺瑯彩繪、扭索紋雕刻(guillochage)和珠寶鑲嵌。該系列腕表采用的是江詩丹頓手動上弦Caliber 4400機芯。
三只腕表上花卉分別是白百合、天堂鳥和鶴頂蘭。藝術大師花譜腕表每款限量發行25 枚,其中20 枚為圓形切割美鉆表圈鑲嵌款式,另5 枚則為長階梯形切割鉆石表圈鑲嵌的專賣店專賣款式。
自1755年創立以來,江詩丹頓一直為客戶提供定制服務,根據客戶需求,制表大師費盡心思的設計時計外觀并選擇功能與組件。那時,為了充分利用正午日照的最佳光線,工匠們喜歡將工作室設在建筑物頂層,這就是早期的閣樓工作坊(cabinets),而里面的工匠則被稱為閣樓工匠(Cabinotiers)。
江詩丹頓“閣樓工匠特別定制服務”,是為了實現客人擁有極致品質鐘表的夢想,根據客人要求,設計制作獨一無二的作品。定制腕表可借鑒既有表款,或是完全創新。依照個人意愿,客人可事先確定特殊定制品的機芯振頻及設計主題。根據項目復雜程度,通常需要至少八個月,有時乃至數年才能完成作品。
這枚名為"Philosophia"的閣樓工匠特別定制腕表,完美糅合了頂級制表工藝及約略時間顯示的主題,背后的理念源于人們并不需要經常掌握最精確時間的假設。以Patrimony傳承系列的一款腕表為設計藍本,僅在中央位置設計了一根時針,采用24小時顯示方式。若需獲悉確切時間,只要撥動三問報時按鈕即可。
這枚閣樓工匠特別定制的"Vladimir"腕表,名字源自斯拉夫語,意為“和平主宰”。這枚登峰造極的腕表堪稱世界上最為復雜的腕表之一,雙面表盤擁有 17項復雜功能,包括陀飛輪、三問報時、萬年歷顯示和日出日落時間等。非凡絕倫的機械結構,搭配量身定制的表殼,表殼側面以浮雕工藝鐫刻出中國十二生肖圖案。
非凡價值
江詩丹頓是非凡創造的代名詞。每款鐘表均以通過獨特方式體現出品牌精髓及對精細加工的嚴格要求。在這千載難逢的時刻,品牌創造出多個圍繞250周年慶祝主題的鐘表系列,展現巧奪天工的技術與美學特色。
世界上功能最復雜的腕表
Tourdel Ile是前所未有最復雜的腕表。它獨到地結合了鐘表卓越復 雜性與天文功能,合共十六種不同特性:三問報時、日落時間顯示、萬年歷功能、秒針時間區、陀飛輪設計、時差顯示及夜空圖等等。這只834個零件構成的非凡的機芯,耗用了江詩丹頓設計師、工程師和鐘表師超過10000小時的研發時間精心制成。腕表名稱來源于品牌曾選用的一個廠址,位置就在小島碼頭(Quaidel?Ile)靠近如今江詩丹頓旗艦店。此系列限量發售7只。
Tourdel Ile款式特性:
正面:拋光表殼,表圈及表殼底蓋均綴以精細的壓花紋、人手刻上“250周年”圖案、雙時區顯示、報時機械裝置轉矩、動力儲備顯示(58小時)、月相盈虧及周期顯示、日內瓦印記、18K銀色金表盤、“陀飛輪”設于6時位置、帶秒針、表圈兩側配備兩個制動器形狀設計、優化上弦機械裝置。
背面:日期、星期、月份及閏年顯示、日出、日落時間顯示、北半球天象圖。
展現自信完美———江詩丹頓malte系列
為迎接第三個千禧年所推出的首個腕表系列。寬闊圓潤的表殼,搭配“扇形”表耳、“劍形”指針和刻有“馬耳他十字”徽號的表冠,構成風格強烈、獨特出眾、展現自信完美的精確腕表。
概述
1755年,也就是中國的清乾隆二十年,年輕的哲學家讓· 馬克·瓦什隆(Jean Marc Vacheron)先生出于對哲學命題的研究而投身鐘表業,變成當時不少“閣樓工匠(cabinotiers)”中的一員,他的工作室位于瑞士日內瓦,這里后來就是江詩丹頓品牌永久的家。1819年,經驗豐富且精力充沛的商人費朗索瓦·康斯坦丁(Francois Constantin)加入已經是老瓦什隆之孫掌管的公司,康斯坦丁以獨到的眼光游走于歐洲各地開拓市場,把品牌精神發揚光大,他所做出的貢獻讓他的名字最終成為品牌的一部分。歷經250年的時光淘洗,以著重人文精神及歷史傳承而名聞遐邇的Vacheron Constantin,如今儼然為“時間”的同義詞,更是愛表人士眼中無可取代的腕上藝術品。
歷史悠久的江詩丹頓,有著多年的制表經驗,有不少的偉世經典。但,“最小批量,最優質量,最高賣價”一直是江詩丹頓的經營戰略。如今,江詩丹頓在日內瓦的工廠年產量僅為6000只表。自 1840年起,每只手表的生產圖紙、記錄、銷售日期及機芯表殼編號等資料,都完整無缺地保留在公司的檔案柜中。他們將超群的技術,嚴格的測試,精湛的工藝與完美的造型結合在一起,創造出一個又一個高貴典雅、令人贊嘆不已、極富收藏價值的稀奇經典之作。在漫長的制表歲月中,經久不衰地成為名貴典雅的象征。
江詩丹頓與中國
在20世紀初的上海,小漁村演變成冒險家的樂園,Vacheron Constantin品牌鐘表也是在這里首次進入中國市場。至于“江詩丹頓”這四個字的來歷,據說是用上海地方方言對于品牌后半部分“康斯坦丁”的音譯,雖然音譯的不完整也不很理想,但過去近百年了,早已是約定俗成,不好再去改變。
江詩丹頓是現存歷史最為悠久的鐘表公司之一,250年的工藝積淀賦予每一款產品豐富的內涵,旗下大部分機械腕表的機芯都擁有日內瓦印記。江詩丹頓注重品牌中所有類型的產品,高復雜機械表(如萬年歷、陀飛輪和三問表)、高珠寶表、琺瑯面表、鏤空表和高級運動表等,現有款型幾乎皆為傳世佳作,欲出新品更是值得期待。很多時候江詩丹頓與百達翡麗兩個同樣來自日內瓦的品牌真可謂旗鼓相當不分高下,均代表著腕表的至高境界。而當百達翡麗至今沒有正式進入內地市場之前,江詩丹頓無可爭議地成為在北京乃至中國大陸地區能夠親眼見到的最為尊貴的時計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