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大生、六福同店銷售業績大跌 或因“搶金潮”透支消費企業動態
去年的“搶金潮”帶高了一批黃金珠寶上市公司業績,但潮水退去,部分黃金珠寶企業交出了一份過山車式的一季度成績單。
近日,六福集團發布的2015財年一季度銷售數據顯示,同店銷售同比下跌54%,與2014財年90%的同店銷售增長相比,業績跳水明顯。無獨有偶,周大福公布的一季度業績也顯示,同店銷售大跌40%。
金鑫珠寶集團營運管理中心總監李治國對記者表示,去年的三波搶金潮透支了整個黃金產品消費市場,“今年以來,黃金珠寶市場消費乏力,行業普遍下滑20%~30%。”
六福集團季報顯示,其中,黃金產品的下跌尤為惹眼。報告顯示,一季度六福黃金產品同店銷售下跌65%,內地、香港及澳門市場上黃金產品的同店銷售分別下跌59%和65%。
而周大福公布的截至6月底的本財年首季財報顯示,其零售值及同店銷量均跌32%,同店銷售同比下跌40%,黃金產品的同店銷售更是下跌56%。
六福集團方面表示,這是受2014財年首季“搶金潮”引發的高基數效應影響。
同樣,周大福董事總經理黃紹基在首季業績電話會議中也曾表示,由于搶金潮拉高去年同期的基數,今年一季度同店銷售下跌在意料之內。
不過,相比兩家港資珠寶企業,幾家內地珠寶企業的財報相對穩定一些。
老鳳祥2014年一季度實現營收101.1億元,同比增長11.22%。其中,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2.37億元,同比增長11.34%。明牌珠寶2014年第一季度實現營業總收入28.3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7.65%。
對此,一位珠寶行業人士告訴記者:“港資珠寶企業與內地珠寶企業有些不同的特點,前者更注重品牌形象、文化、工藝等,而后者除了這些,還注重消費者的市場需求,并且在滿足消費者個性化需求方面更具文化洞悉等方面的優勢,所以在遇到市場波動的時候,業績表現相對穩定。”
不過,遼寧興隆大家庭黃金公司總經理薛靜對記者表示,今年以來周大福、六福等企業擠泡沫的心態比較明顯,在價格刺激無成效的市場環境下,上半年沒有做大型的營銷推廣活動。
薛靜認為,“搶金潮”后期的市場透支對以黃金產品為主要業務的珠寶企業影響最大。
該現象從六福、周大福的業務數據中得到了體現。一季度,六福珠寶鑲嵌首飾同店銷售同比下跌19%,遠遠低于黃金產品的下跌幅度;而周大福方面珠寶鑲嵌首飾同店銷售增長2%。
黃紹基曾表示,未來會增加珠寶鑲嵌首飾的占比,從而提高毛利。
加大非黃金類產品的比例已經成為部分黃金珠寶企業的發展策略。李治國認為,一方面,多元化的產品結構能夠有效穩定業績;另一方面,珍珠、翡翠、鉑金等非黃金類產品的利潤相對較高。
中國珠寶玉石首飾行業協會副秘書長史洪岳對記者表示,今年黃金珠寶行業的總體增幅都有所下降,這與現實經濟狀況和消費環境有關,也與行業自身的發展相 關。黃金珠寶企業經過這些年的高速發展,也進入了一個調整期,在產品結構、經營模式和消費理念等方面都發生了變化,黃金珠寶行業發展增速上的轉軌也是正常 的。
“盡管如此,從整個珠寶行業的發展來看,前景還是值得期待的。”史洪岳說,“從國外珠寶行業的發展歷程可以看到,國民經濟發展和珠 寶產業發展是正相關的。中國珠寶行業正在面臨著產能相對過剩的挑戰,因此,加快產品結構調整,加速企業轉型升級,是珠寶企業應對新形勢的必由之路。”
不過,李治國認為,搶金潮之后,市場大概需要一年左右的時間才能調整過來。而薛靜則表示,這個過程大概需要3~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