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rtier卡地亞回應浙江工商抽檢不合格:珠寶鑒定證書未配備企業動態
Cartier 卡地亞中國18日發布聲明,就浙江工商流通領域黃金珠寶玉石飾品抽檢結果中“卡地亞”品牌的飾品抽樣5批次,不合格5批次情況作出回應,Cartier 卡地亞稱抽檢不合格主要因為珠寶鑒定證書未配備,與品牌產品質量無關。
浙江省工商部門于今年一季度曾在杭州開展的流通領域黃金珠寶飾品抽查檢驗中發現標注不合格情況普遍,隨后在全省范圍繼續開展跟蹤式抽檢,抽檢結果表明,共抽取的23家經銷單位銷售的92批次商品中(其中貴金屬19批次、珠寶玉石73批次),不合格48批次,合格44批次,批次合格率47.83%,浙江工商上月底在網站發布該次跟蹤抽檢結果。
浙江工商抽檢結果公示中表示Cartier 卡地亞抽檢不合格的主要項目為“標識中的‘質量’、‘證書’,判定標準為浙江省DB33/206-2013《珠寶玉石飾品標識》”,浙江省DB33/206-2013《珠寶玉石飾品標識》啟用于2013年7月9日,要求本地銷售黃金珠寶玉石產品均需配備該標識證書,Cartier 卡地亞表示品牌"一定規格的作品均獲國際上廣泛認可的美國寶石研究院(GIA)簽發的證書,并且根據中國法律法規申請和獲得相應的國內質量證書",但“由于工作失誤,我們未及時按照部分省份的要求為個別珠寶作品申請珠寶鑒定證書。目前我們正在積極配合相關部門的工作,進行內部核查。”Cartier 卡地亞同時在聲明中承諾“所有相關作品均無品質問題”,并就此事給消費者造成的困擾致歉。
抽檢結果不合格的品牌包括周六福、南亞、尚晨珠寶、中國黃金、義源、晶永恒、卡地亞、明希,由于Cartier 卡地亞作為國際知名品牌,迅速引起關注。最先報道該結果的新華社旗下《經濟參考報》還列舉Cartier 卡地亞近年在中國的6起被投訴事件,并以“不能僅是‘皇帝的珠寶商’,更應爭做‘消費者的珠寶商’”加以評論。7月11日《經濟參考報》報道發出后包括無時尚中文網在內的眾多媒體、網站進行跟進,不過Cartier 卡地亞未立即對抽檢結果和報道作出回應。
過去幾年奢侈品主打中國市場,伴隨著出現的是大量就奢侈品的投訴問題,包括Salvatore Ferragamo SpA (SFER.MI) 菲拉格慕、Prada SpA (1913.HK)普拉達等眾多國際品牌,與Cartier 卡地亞同屬于瑞士奢侈品集團Cie. Financière Richemont SA (CFR.VX) 歷峰集團的另一珠寶品牌Van Cleef & Arpels 梵克雅寶此前也遭遇消費者投訴,消費者甚至攜帶多條橫幅前往Van Cleef & Arpels 梵克雅寶抗議,據該名王姓消費者向無時尚中文網稱目前已經在走訴訟程序,無時尚中文網將會繼續對此事跟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