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夫戶外經營危機隱現 擬在深交所上市企業動態
北京三夫戶外用品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三夫戶外”)擬在深交所上市,作為一個戶外用品專營公司,三夫戶外給投資者描繪了一個融資增加開店規模 ——享受戶外運動發展帶來的紅利的故事,但問題是,在面對電商與國外中高端品牌的夾擊下,三夫戶外經營頹勢明顯,2013年11家店鋪虧損,占總店鋪數的 三分之一。
若此番三夫戶外能夠圈到2億元真金白銀,未來的投資回報如何保證?
經營危機隱現
在新股掛牌上市普遍連續漲停的環境下,IPO企業的質量在投資者眼中似乎已經變得不那么重要。但還是有一位成都投資者對記者報料:“當地的三夫戶外門店沒有人煙,一天看不到幾個人去買東西。”
翻開三夫戶外的上市招股書,呈現的經營狀況確實不佳。2013年底擁有門店34家,其中虧損的門店高達11家,占總門店數量的三分之一。即便如此,公司仍然四處開店,謀求規模擴張,2014年6月底,三夫戶外無錫宜家薈聚店開業,三夫戶外已經擁有35家門店。
三夫戶外本次公開發行股票的總量不超過1700萬股,擬發行后總股本不超過6700.00萬股,擬募集資金總投資額為20025.81萬元,保薦機構為 東海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三夫戶外的募集資金投向也主要是增開門店。公司計劃在今后幾年,將繼續以北京為核心,向全國其他重點城市拓展,優先在東北、華東、 華北、成都市場開店。未來三年將進入18個省、直轄市、自治區的26個大中城市,計劃新設37家門店,其中29家以募集資金投入,8家以自籌資金投入。
開店擴張的代價是高投入,但高投入的結果卻未必是高產出。三夫戶外披露,新開門店要經過半年乃至兩年的培育期,才有可能形成盈利。對于上市公司來說,即便上市成功,如何保證眼下、現實的盈利增長,是公眾投資者最大的疑問。
三重沖擊
事實上,作為戶外運動用品銷售商,三夫戶外已經遇到網絡、國內實力品牌加速成長、外資品牌的三重沖擊。
2013年,三夫戶外三分之一門店虧損的同時,卻是其他運動品牌的節節勝利。當年探路者(300005.SZ)凈利潤為2.49億元,同比增長47.48%。
根據三夫戶外披露,2014年一季度,三夫戶外未經審計的凈利潤為93.93萬元,同比下降44.55%。而當季,探路者同比增長30.3%。
對此,三夫戶外解釋稱:“由于專業戶外零售渠道受整體宏觀經濟、零售行業增長態勢以及電子商務和商場渠道的沖擊影響較大,使得公司面臨的外部競爭環境日 趨嚴峻。”在三夫戶外的招股書中,公司著重提及了潛在的業績下滑風險。“如果在未來一段時間內公司不能進一步增強盈利能力,提升產品市場占有率,將有可能 面臨業績進一步下滑的風險,甚至可能出現上市當年營業利潤較上年大幅下滑50%以上的風險。”
在毛利率方面,對比國內外具有代表性的戶外用品零售商或品牌商的毛利率后發現,報告期內,三夫戶外的毛利率低于探路者、美國REI和哥倫比亞。
2011年~2013年,探路者毛利率分別為47.53%、50.94%和50.02%;美國REI則分別為42.44%、41.57%和 43.06%;哥倫比亞分別為43.41%、42.91%和44.13%;而同期,三夫戶外的毛利率僅為44.11%、40.74%和40.85%。
對此,三夫戶外表示近兩年毛利率下降系“受最近兩年宏觀經濟增速放緩對終端消費市場的影響,為提高庫存周轉的效率和現金流的回籠,公司打折促銷周期和力度相比2011年有所加強,而采購折扣較2011年基本沒有變化”所致。
三夫戶外的盈利模式,其主要利潤來源是商品的購銷差價。一旦打折促銷而供貨商供貨折扣不變,則意味著壓縮了利潤空間,其毛利率必然下滑。另外一個方面, 隨著網購的深入人心,三夫戶外不得不面對低成本的電子商務競爭。甚至,三夫戶外還需要面對自己經銷體系自我博弈的尷尬。事實上,三夫戶外也在天貓等主要的 電子商務平臺設立網店,但問題是,網絡的銷售必然拉低實體零售的價格,而同時,又搶奪了自己的線下客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