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奇本可以活得精彩 服裝企業“勉強”的代價企業動態
隨著中國服裝行業內部的競爭加劇,行業增長速度緩慢、競爭者數量達多、行業同質化的演變等問題,一直困擾著國內服裝企業。為了找到出路,很多服 裝企業選擇了沖刺IPO,但上市后也帶來了很多問題。比如,剛剛上市半年的諾奇,只因上市前“勉強”自己,讓原本形勢大好的品牌葬送在沉重的債務包袱里。
據業內人士介紹:“諾奇剛開始的發展戰略比較穩健,經營思路非常清晰,堅持直營店模式的諾奇通過便宜、優質的產品在當地市場贏得了口碑。通過一個省、一 個省地開直營店來深耕市場,逐漸積累資源。而且,諾奇非常重視信息化管理,早在2010年就開始研究消費者行為,為擴充店鋪所需的管理模式升級做好了鋪 墊。利用軟件公司的先進技術記錄和分析數據,這種方法至今仍然不過時。”
有數據顯示:從2004年到2006年,諾奇因為業務需求將門 店發展到60多家,從福建擴張到了廣東、江西等省份。2007年,諾奇的門店數目突破了100家。據了解,從2006年開始,就有風險投資機構看中諾奇的 經營模式,陸續找上門來尋求合作。不排除對市場形勢預估錯誤以及企業家個人追求成就感的因素,丁輝終于開始在心中孕育上市計劃并實施“搶跑”,“勉強”上 市了。
諾奇的合作伙伴中研國際時尚品牌管理咨詢集團近幾年曾多次攜服裝行業人士到其學習零售經驗。據悉,中研與諾奇關系非同一般,或是其投資人之一。如今,諾奇面臨危機,像中研這樣的支持者不止一兩家。
有一名知情人士在接受訪問時稱:“事發前,據說諾奇的經營狀況一直很良好,線上、線下的銷售額每年加起來可達到人民幣4億元~5億元,對于一個上市公司 來說,這個業績不算差。在之前與丁輝聊天時,他本人曾經坦言,這輩子最后悔的就是不該上市。”由此可見,諾奇董事長丁輝很早就意識到盲目上市帶來的重壓。 倘若諾奇沒有盲目上市,或許今天本可以活得精彩。
據了解,2011年3月和2012年5月,諾奇分別兩次向證監會提交A股上市申請,但都未能如愿。既然在“東窗事發”前,丁輝已經明知道這是一步“錯棋”,卻還是一錯到底?導致今天這種無可挽回的局勢!
以上知情人士稱:“已經停不下來了,上市意味著首先要把財務帳做得規范。對于中小企業來說,做漂亮財務意味著巨額的稅務壓力,加上最近兩年諾奇在全國開 店擴張,這兩項所需的支出非常大,企業經營利潤難以支撐如此巨額的資金,只能通過銀行貸款和民間貸款來維持。如果停止上市,企業的信譽會伴隨著上市失敗而 坍塌,導致企業信用危機。然而,追求上市并沒有像諾奇當初設想的那樣,僅僅募集到了3.2億港元。這與當初巨大的資金投入相比,好比鳳毛麟角,資金鏈斷裂 難以避免。”
丁輝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期望通過暫時在H股上市,獲得經營所需要的資金,再積蓄力量回歸A股上市。有消息稱,近期某服裝上市公司老板從諾奇收回了5000萬元借款,直接導致諾奇資金鏈斷裂,這或許就是事件的直接導火索。
對供應商和經銷商力挺諾奇的消息,有知情人士稱:“雖然部分朋友的確力挺諾奇,但這兩天集中發布在網絡上的消息主要是某機構在幕后推送的相關正面報道, 該機構也是諾奇的投資方。不得不承認,企業員工仍然堅守在崗位上,但是倘若不能給員工一個交代,不能保證最基本的工資和社保的發放,這種狀況恐難維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