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裝行業洗牌時期 服企“自以為非”才有未來國內
作為服裝業重鎮的晉江正迎來轉型陣痛,在行業洗牌中,由于部分企業負責人跑路引發的信任危機加速了行業冬天的來襲。有媒體報道稱,“企業負責人跑路,不但是供應商惶恐,借貸人也惶恐,銀行也惶恐。都出來討債的時候,行業就亂了,企業就散了。”
相對于2000年初晉江品牌的如日中天,如今有觀點稱它即將凋零,因為黃金期已過,調整遠未結束。除了晉江的服裝業,曾經風光一時的國內知名運動品牌李寧也遭遇類似的困境,昨天它公布的上半年業績顯示,虧損是去年同期的3.18倍,同期關店244家。
當然,行業與企業都可能遇到高峰與低谷,中國如此,外國也一樣。君不見,曾經的行業霸主柯達、摩托羅拉、諾基亞在不長時間內就被邊緣化。尤其是在這個互聯網時代,無論是顯形冠軍還是隱形冠軍,都很有可能一夜之間成為“泰坦尼克號”。
誠如海爾掌門人張瑞敏所言,“一旦跟不上時代的節拍,企業隨時可能萬劫不復,像大樓一樣轟然倒塌。”華為的創始人任正非在企業還處于春天時,就直言冬天 已經不遠了,甚至說“華為的冬天可能來得更冷,更冷一些”。遺憾的是,這些企業領袖居安思危的話沒能引起更多企業家的共鳴。
反思晉江的 一些企業,在行業春天的時候,大小品牌一窩蜂似的大干快上,通過復制“電視廣告加明星代言”快速成長起來。在全盛時期,中央電視臺體育頻道曾經被戲稱為 “晉江頻道”,就因為滿眼的廣告皆是晉江體育品牌??上?,這些快速興盛起來的企業沒能闖出一條新路,反而陷入一個旋渦:家族化管理、同質化競爭。一窩蜂的 擴張導致了產能過剩、管理缺失,行業的冬天提早到來。
我們并不是唱衰晉江的品牌,而是期待它鳳凰涅??、浴火重生,在行業的大調整中突 出重圍。在這個過程中,無論是還在春天里的企業,還是已經歷寒冬的行業,都要明確一點:做企業決不能有路徑依賴,敢于自我否定。張瑞敏經常說的一句話是: “做企業最怕的是留在過去。”“長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灘上”,只有敢于革新、勇于開拓,才能避免自己不死在沙灘上。
首先,中國大 多數產業都還處在世界的中低端,必須向全球的中高端產業看齊,決不能得意忘形。去年,我國出口產品中,像機電、裝備產品等偏高端產品占出口總量的三分之 一,中低端產品包括服裝、家具、食品等占出口總量的三分之二。數據看上去很美,但細分后就發現,偏高端產品中,外資企業生產的、外國人掌握核心技術的又占 三分之二。中國企業在偏高端領域只有“一席之地”,這就要求那些“冠軍企業”不能志得意滿,必須死死盯著、跟著行業的標桿企業走。
其 次,在企業內部建立“自以為非”的文化,形成反思的氛圍,敢于自我顛覆。重復別人模式的成功不會持久,重復自己模式的成功則可能陷入盲區。一家企業充分自 信的表現不是展示過去的榮譽,而是能夠自我否定,擺脫業已存在的僵化思維,避免路徑依賴。只有在企業文化和管理中布滿這種基因,才能很好地審視自己,對標 更加卓越的企業找到差距,進而積極地從事創新。
再次,無論市場多好或者多壞,都要抓住屬于自身的機遇。誠然,金融海嘯以來,歐美市場需 求疲軟,國內的消費市場也沒有完全打開,對于一部分企業而言確實危機重重,但這絕不是末日來臨。“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同是晉江,也有安踏這樣的企 業通過科技創新、戰略轉型新領域獲得不錯的業績。另外,在摩托羅拉、諾基亞大廈坍塌時,中國的華為、小米也逆勢而上,抓住智能終端市場的機遇,趕上了一波 發展的紅利。
當然,一些行業與領域遭遇困境也并非全是自身的問題,也有外部環境和市場條件的原因。此時,政府部門也可以發揮一定的作 用,通過扶持技術創新、減免稅費負擔、降低物流成本、暢通融資渠道或者其他推動企業轉型升級的手段,讓一些處于困境的企業得以喘口氣、重新出發。企業興則 國家興,過去的光榮已成歷史,但未來的夢想仍需追尋,誠如古人言,“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相信中國未來會有更多冠軍企業噴薄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