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氏中國:從探路者到邊緣化企業動態
去年,股神巴菲特重金相中亨氏時,認為其“管理層管理有方,有組織紀律又能持續降低成本”。
上周,黑天鵝事件突襲亨氏,其在中國的主力產品之一嬰幼兒配方奶粉此前在浙江省被監管部門查出鉛超標,目前亨氏的相關產品召回和賠償都已經啟動。去年,億萬富翁巴菲特執掌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攜手私募股權公司3G資本,以280億美元收購亨氏,該項收購將成為食品行業歷史上最大的一起并購交易。然而,眼下的鉛超標,只是這家老牌食品公司在中國等多個國家近年所遇到的麻煩之一。老牌亨氏的質量新丑聞,確實令“股神”頗為尷尬。
設備檢修引發原料污染
30年前,亨氏進入中國市場,這家企業進入中國比很多跨國企業都要早。很多80后在孩提時就已經看過該公司的米粉廣告。但是,這老牌企業目前在中國市場的地位日趨邊緣化。
亨氏的本次鉛超標事件緣起于本月初,杭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在2014年2季度流通環節食品抽檢中,發現亨氏聯合有限公司(亨氏在中國擁有的三個公司其中之一,以下簡稱“亨氏聯合”)所生產的“A D鈣高蛋白營養米粉”存在嚴重鉛超標。此后浙江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在全省的調查中發現有1472盒米粉存在鉛超標,此后各省也開始清查亨氏公司生產的同類產品,在亨氏聯合所在地廣州,當地食藥監局也已就此事立案調查。
這次事件在業界掀起軒然大波。相關的資料顯示,過量的鉛,對于身體的各個器官都有極強的破壞作用。值得注意的是,嬰幼兒對鉛更加敏感,少量的鉛即可能造成鉛中毒,從而影響血液循環系統和腦部的發育,尤其是對腦部,目前已有醫學證據表明,過量的鉛會直接導致0-6歲兒童腦部發育遲緩,甚至導致智力低下以及癡呆,而且與多動癥也存在相關性。
對于此次食品安全事故原因,亨氏方面在本月18日的一份公開聲明中堅稱,事件是“偶發性帶入”。目前公司調查的初步結論是生產該款米粉所需的原料“脫脂豆粉”的供應商在檢修設備時造成。目前亨氏聯合已經對浙江省查出的鉛超標的批次為“20140413”的“A D鈣高蛋白營養米粉”進行召回,并且對使用同一批原料的另外三個批次(20140414,20140508和20140509)的米粉也進行召回,對于召回的產品,將進行單獨封存,并進行無害化銷毀。
涉事產品遭下架
雖然亨氏方面強調采取有效措施,但就目前來看,政府有關部門和亨氏的行動并不能平息目前市場的恐慌。南都記者調查發現,在各個省陸續有嬰童店以及超市主動將亨氏的產品下架,即使這些產品跟本次鉛超標的米粉并無多大關聯,另有多個經銷商以及嬰童店店主告訴南都記者,除了購買了上述涉事批次的米粉的消費者前來退貨,也有另外一些消費者拿著跟此次事件無關的另外一些亨氏產品前來退貨。有嬰童店透露,有之前吃過亨氏米粉的孩子的父母直接去醫院化驗血鉛。
根據第三方數據,包括嬰幼兒米粉在內的輔食,整個市場規模大概在人民幣80億-100億元左右,而嬰幼兒奶粉市場更高達千億之巨。由于中國土壤和水源污染嚴重,之前多次食品重金屬超標事故被曝光,中國父母們對食品遭重金屬污染也格外敏感。有從事多年嬰幼兒食品銷售的經銷商張先生告訴南都記者,之前的例子已經表明,哪怕該產品的副作用沒有對任何人造成傷害,僅僅在食品中發現對孩子身體有害的鉛的這個事實,都會造成人們的“恐懼心理”。
亨氏中國:起大早趕晚集
亨氏進入中國其實相當早,本次涉事的亨氏聯合有限公司早在1984年就在廣州創立。亨氏在上世紀80年代就開始在中國的電視上大做米粉廣告。
然而,在近十多年來的嬰幼兒食品市場上,其關注度始終徘徊在低位。2008年之后,進口嬰幼兒配方奶粉的狂飆突進亨氏也沒能趕上趟,2010年公司才在中國推出其嬰幼兒奶粉,而當時的中國市場,已經基本被美贊臣、雅培、多美滋和惠氏等跨國巨頭瓜分得差不多了。其實,亨氏在本土研發嬰幼兒奶粉的歷史也有百年歷史,并不遜色于其他奶粉巨頭。
亨氏在中國市場反應遲緩,華爾街的分析人士評論這家公司為“低調,穩健”。以2012年的財報為例,銷售收入增長不到1%,盈利增長5.7%。但是唯獨這家公司對此已經習以為常,而且還因為這種低調穩健的風格,被股神巴菲特視作“其管理層管理有方,有組織紀律又能持續降低成本”。從而在2013年聯合巴西首富若熱·萊曼(Jorge Lem ann)斥資280多億美元將其收購。
在股神收購之后,亨氏更將壓縮成本作為首要的戰略,在中國也不例外,員工福利以及出差標準被大幅降低,其他支出也是能免則免,這在奉行“高投入高產出”的中國嬰幼兒食品市場,難有出頭之日。
記者觀察
亨氏老貓燒須
對于此次鉛超標事件,也有很多疑問尚未得到合理解釋,有不愿具名的從事食品檢測的質檢人員對南都記者表示,“目前食品中對于鉛的檢測已經想當成熟,而且耗時較短,這一次的鉛超標發生在原料環節,對于亨氏這種老牌食品企業來說,這一批被污染的原料居然在投料生產之前沒被檢測出來,相當讓人費解。”該質檢人員同時透露,現在很多媒體將此事與之前影響甚廣的“福喜事件”或“恒天然肉毒桿菌烏龍事件”相提并論,實事求是地說,鉛超標其實更加容易被檢出,所以這一次原料鉛超標居然沒有檢測出來,對于亨氏這種級別的大企業來說,屬于低級錯誤,現在整個事件,包括原料供應商以及相應的質檢和生產環節等細節沒有被公開,所以很難判斷到底是哪一個環節出了問題,但不管怎么說,一個老牌食品企業出現這種事情,相當于一個上過大學的人將一加一算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