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奇“遺恨”A股之殤:內資H股上市變現難企業動態
諾奇(01353.HK)之殤,從某種程度上折射了境內外資本市場的懸殊差異。
“假如諾奇在A股上市,就不可能出現董事長負債跑路的情況。”一位投資界人士認為,“在國內,企業只要實現A股上市,就可使自己立于不敗之地。”
該人士表示,根據現有規定,國內企業在香港H股上市,內資股暫時無法轉換為H股實現全流通,其內資股股東的股權質押融資等信用交易業務受到諸多限制,不像A股上市公司股東那樣,既可享受高估值又能通過各種股權質押實現融資。
AH股估值差異
“同行業中,諾奇與步森股份(002569.SZ)、喬治白(002687.SZ)等的規模相差無幾,但由于上市地點不同,估值和最終命運卻是天壤之別。”前述投資界人士指出。
資料顯示,2011年4月12日上市的步森股份和2012年7月13日上市的喬治白(002687.SZ),正好處于諾奇首次A股IPO申請 2011年10月24日被否的前后,且前兩者上市之初分別為9334萬股與9857萬股的總股本,與諾奇當時計劃發行后的總股本8934萬股相差不大。
按諾奇當時A股上市募資3.36億元和發行2234萬股的計劃,不考慮超募的發行價應超過15元,而步森股份發行市盈率為37.81倍的發行價 為16.88元,喬治白則為24.73倍與23元。在2011年,諾奇、步森股份和喬治白的凈利潤依次為6835.8萬元、5283.36萬元和 9424.08萬元,但三者上市首日的總市值卻大相徑庭,步森股份和喬治白均超過20億元,H股的諾奇卻不及一半。
到了2013年,步森股份和喬治白的凈利潤分別為606.63萬元與6546.94萬元,諾奇為8170萬元,但如今前兩者總市值依然分別超過 20億元。而諾奇在董事長失聯后暴跌數日,股價從2港元左右直接腰斬至停牌前的1港元,公司目前理論市值只有1.61億港元。不足前兩者十分之一。
“市值的大小,與股權質押融資額度成正比。”上述人士說,“通常股權質押率為所持市值的4至5折。”
根據公告,諾奇實際控制人丁輝及其兄妹丁燦陽、丁麗霞,合計持有諾奇30295萬股,占總股本的49.6%。
“如果在A股上市,諾奇按行業平均市盈率的總市值將超過20億元,丁輝家族所持股份進行質押融資的金額可達數億元。”上述投資界人士表示,“即使苦撐不下,最后也能像步森股份一樣通過賣殼給康華農業,A股的殼資源值幾個億。”
按照諾奇公告,丁輝及相關方在銀行和信托超過4億元的借款,均以諾奇在銀行的現金存款作為抵押,并無任何股權質押融資。
倒在H股全流通之前
“丁輝諾奇沒能撐下去的原因,與內資股暫時無法轉換為H股實現全流通有關。”前述投資界人士認為。
根據諾奇招股書,其內資股為45000萬股,每股面值0.20元,且內資股僅可在中國法人或自然人、合格國外機構投資者或戰略投資者之間轉讓。而內資股如欲轉換于香港聯交所作為H股買賣,須由包括中國證監會監管機構批準,并在上市前取得香港聯交所的批準后在H股股東名冊中重新登記。
而丁輝及其兄妹丁燦陽、丁麗霞合計持有的諾奇49.6%股權,均為內資股。
但H股全流通政策尚未解凍,就在諾奇香港上市兩個月后的全國“兩會”期間,證監會副主席姚剛公開表示,證監會正在推進H股全流通的工作,未來只要股東大會同意,相關公司就可以推進全流通,并有意向在證券法修改后取消企業赴境外上市的行政審批。
香港交易所行政總裁李小加也在同期宣稱,H股全流通已進入最后決策階段。
H股全流通也被市場解讀為緩解A股IPO“堰塞湖”的重要舉措,但此項政策由于涉及稅務、外匯等多部門,時至今日尚無最新進展消息。
此前,包括原先在香港上市的紫金礦業(601899.SH,02899.HK)等在內,均通過A股上市解決內資股流通問題。
“急于上市的諾奇,其計劃應該是先上市再等全流通政策成行后重新申報內資股轉換。”上述投資界人士表示,“丁輝沒料到港股內資股與A股股東的股權質押融資存在巨大區別,如果能夠獲得股權質押融資,丁輝不至于跑路。”
“滬港通是港股和A股市場全面對接的一個開始,和滬港通相適應的H股全流通,也是未來要辦的。”建銀國際首席經濟學家劉紅哿在8月23日表示。
可是,丁輝及其掌控的諾奇已經等不到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