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裝行業式微希努爾男裝謀變 進軍網絡擬發力電商企業動態

韓國影星張東健在新郎希努爾集團董事長王桂波陪同下,參觀普蘭尼奧高端定制展廳。
9月1日,韓國影星張東健現身濰坊諸城市,這個希努爾男裝所在地,還是引起了不小的轟動。“如果沒有希努爾,如果它不邀請張東健做品牌形象代言人,我們很難見到這樣大牌的明星。”粉絲們追逐男神的同時,也不忘感念希努爾。
張東健是來參加“希努爾2015春夏新品發布會”剪彩儀式的。在服裝業整體式微的大背景下,希努爾也在考慮轉型,以適應新形勢的變化,比如加快實體店建設、大力推廣高端定制、涉水電商(專題閱讀)渠道等,董事長陳玉劍表示,形勢在變,但希努爾做“中國男裝第一品牌”的目標不會變。
形勢劇變:
服裝行業式微,消費者更加精明
最近一段時間以來,關于服裝行業的負面信息不斷,比如銷售額、利潤下降,實體店關閉潮一波又一波,比如李寧,上半年虧損5.86億元,關店244家。男裝上市公司中期報顯示,八成公司凈利潤出現下降,希努爾男裝也或多或少地受到了影響。
“目前服裝行業正處于痛苦的轉型期。”希努爾男裝董事長陳玉劍說,現有的服裝企業,大多數都起步于上世紀90年代初期,那時候,民眾基本沒有房子、汽車等消費,而把相當一部分精力放在了服裝消費上,因此品牌企業出現了翻番式高速增長。
據介紹,當時,一個品牌打出去,逐漸成為名牌,實體店擴張布局再跟上,自然會帶來銷量,不少企業已經習慣被市場推著走的感覺,缺少對消費者的關注。而現在,經濟形勢和消費者行為習慣發生了很大變化,一些企業沒有及時調整,適應這種變化。
在陳玉劍看來,現在服裝主力消費群已經逐步演變為80后、90后,他們生活在網絡時代,手機成為必備品,消費更加理性,也更加精明,對傳統運作模式提出了挑戰,企業出現了短暫的不適應。比如一些企業成立之初,決策團隊對時尚的理解比較偏保守。
高端定制:
請意大利設計師,為英王室服務
到底是來自時尚潮流地韓國,“男神”張東健一來到希努爾總部,首先參觀的不是流水線工廠,而是高端定制廳,這里陳列著各式各樣的定制衣服,這將是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希努爾轉型發展的重要發展方向之一。
“日常生活中,人們會有這種感覺,衣櫥里滿滿的全是衣服,就是找不到一件適合自己的。”陳玉劍說,他們就是要給消費者量身定制、手工裁縫衣服,無論從設計還是材料材質上,都是私人定制式的,讓消費者感覺,衣服隨著身體而動,每天都想穿這件。
有人可能會質疑,濰坊諸城,一個小小的縣級市,怎么會有如此高端的設計師和時尚眼光?那你就太小看希努爾了,他們推出的普蘭尼奧是意大利那不勒斯高端男裝定制品牌,高級設計師羅格·道格拉斯有著50多年服裝設計、量體和工程學研究經驗,堪稱國際大師。
普蘭尼奧面料選材上也相當講究,其中西裝選用杰尼亞、多美、維達萊等國際知名供應商,襯衣則選用康可儷尼、芒緹、迪驤等國際知名供應商。據透露,普蘭尼奧曾先后得到了英國王室查爾斯王子、英格蘭國家足球隊、貝克漢姆等高端客戶青睞。
戰略調整:
推時尚服飾,閉店為了更好開店
一提起希努爾,很多人第一印象就是新人結婚時,新郎的行頭:筆直的西裝、煞白的襯衣、锃亮的皮鞋等。“公司從1994年開始做西裝,一直定位于做適合于25歲-55歲的男裝。”陳玉劍說,主要瞄準婚慶和面試人群,確實有些偏保守,不過,他們已經在調整。
比如加強研發投入,推出年輕人更喜歡的修身版型,增加時尚感、精致感;在面料選擇上,強調抗皺、彈性等。在希努爾2015春夏新品發布會上筆者也注意到,有相當一部分新品都是針對年輕時尚人群的,模特著裝走上來時,年輕人都發出了尖叫。
在零售網絡建設上,希努爾也在調整實體店布局,比如前期一些直營店鋪,由于所在商圈一直未成熟,或者部分商圈功能發生變化,不再適合品牌服裝經營,又或者部分商圈與公司品牌定位不符、經營狀況未達預期,他們就及時砍掉,避免更大損失。
“不過我們還會繼續增加實體店數量及質量,尤其是南方市場,相關瓶頸突破之后,下一步會重點開拓,加快招商、實體店布局。”陳玉劍說,很長一段時間以來,希努爾區域性明顯,主要在北方市場,而他們的目標是要做“中國男裝第一品牌”。
模式改變:
產品經理制,先投石問路再生產
庫存一直是困擾服裝企業的發展難題,也是經營風險產生的重要因素之一。生產太少,怕賣得好導致缺貨,浪費商機;生產太多,怕賣不了造成庫存積壓。經濟形勢好的時候尚且如此,更何況目前這種經濟狀況和行業形勢。
希努爾想到的辦法是主動調整自己,適應新形勢變化。傳統服裝企業的運營模式是:先開訂貨會,然后根據訂單組織原料進行生產,產品再放到倉庫里等待銷售,這種模式把經營風險都讓企業和經銷商來承擔,經銷商賣不出去,企業也不能坐視不管。
希努爾則在推行產品經理制,一個經理帶領一個團隊,負責一個產品的產、供、銷全過程,責權利統一,甚至包括服裝設計師選擇、面料采購等,公司考核其利潤等指標。大公司內部切割成小塊,自然船小好掉頭,降低經營風險。
“為了控制庫存,我們會將產品分類,有一些基本款、常備款占到30%-50%,會分到各銷售網點。”陳玉劍說,如果賣不了,各店之間可以調貨消化。還有一些時尚款,銷售風險比較大,比如明年的春夏裝,會先生產出三五百件,在今年12月底前上市,看銷售如何,如果好,第二年再大批量上市,如果不好,就不再生產了,避免大量庫存產生。
進軍網絡:
最大生產基地,比電商優勢更大
如今互聯網發展沖擊著各個行業,尤其是傳統服裝零售業,一些實體店甚至都成為網點的試衣間。前一段時間,陳玉劍來濟南的韓都衣舍考察學習,這個韓風快時尚第一品牌動輒翻番式的增長速度讓他感到驚訝。
“傳統服裝企業,年均增長百分之二三十就可以了,而電商是一倍一倍地增長。”陳玉劍說,這讓他想起了上世紀90年代,希努爾快速增長時的狀況。傳統零售渠道具有區域性,在一個地方就覆蓋周邊區域,增長很穩定;而網店則不同,理論上全世界的人都能看到,打破了區域局限性。
不過,服裝電商也有其自身缺陷,由于門檻較低,一般都是自己創業,沒有生產基地,找代加工廠生產,一開始質量還不是很穩定,受制于人。而希努爾下一步將大舉進軍電商領域,有著普通電商所沒有的巨大優勢。
據介紹,希努爾擁有國內規模最大的男式正裝生產基地,想設計生產一款服裝,立馬就能動工,反應速度快;而普通電商還需要找代工廠。目前,希努爾已經組建了獨立的電商團隊,推動線上線下業務結合,把希努爾的制造、研發優勢搬到網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