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級別戶外運動比賽 中國隊輸在起跑線上國內
2014“生態蘇酒杯”中國宿遷駱馬湖國際生態四項戶外運動精英賽7日落幕。9月6日午夜時分,由德、法、澳三國組成的原始探險隊率先沖線奪冠,第二名和第三名分別是新西蘭探險隊、瑞典席爾瓦隊。終點線迎來第一支回歸的隊伍——其中唯一一支來自中國的隊伍是哥倫步探險隊,他們的成績是17小時51分鐘7秒,排名第十。
本次賽事共有來自世界各地的24支頂級戶外隊參與,其中14支外國隊、10支中國隊。比賽賽程為通過游泳、皮劃艇、越野跑、自行車、速降、輪滑不間斷完成238公里魔鬼挑戰,最終完賽的隊伍為13支,除一支中國隊外,其余清一色是外國隊。
去年4月,在溫州舉行的國際山地戶外運動挑戰賽全程為260公里,新西蘭等三支外國隊伍奪得前三,中國的隊伍依舊未進前8,中國隊伍中成績最好的是“極地”中國地質大學北京隊和武漢探索者戶外俱樂部,分列第10和第17名。此外,近幾年武隆、泰寧、甕安、遵義等地舉行的國際級別的戶外比賽,闖入前8名的隊伍鮮見中國人身影。
在比賽項目中,皮劃艇是最大短板,僅這一項,中國選手就落下將近1個小時。哥倫布探險隊的韓猛介紹說,一些外國隊伍都配備有專門的皮劃艇教練,比如新西蘭的一些隊伍,經常是拿出1天時間,專門出海訓練皮劃艇。“去年我和外國選手組隊參加了一個比賽,一起配合劃皮艇,包括怎么配合、怎么用力、胳臂抬到什么程度,當時他們用英文說,我們就在后面學,那種收獲不是用錢能衡量的。”
除了訓練,在戶外裝備上,中國隊選手同樣差距不小。比如,游泳的裝備上,2.5公里的游泳,甚至有些隊員不帶泳鏡,讓人匪夷所思。“在游泳裝備的準備上,如果給外國運動員打100 分,那我們最多是60分。”韓猛這樣比喻道,“規則沒有說不能穿膠皮衣游泳,膠皮衣可以讓身體更輕松地浮在水面上,減小阻力,節省體力,中國運動員幾乎沒人配備。”
另外,這幾年,隨著外國選手在中國參加的戶外賽越來越多,他們對規則也越來越熟悉,他們甚至根據不同項目、賽段的特點,補充不同的養分。“我注意到他們每個賽段喝的水,都是不一樣的。”韓猛感概道:“我們的半專業化選手在裝備、技術、體能、經驗等方面,確實跟他們有很大的差距,比如說這次退出的中國隊選手大部分都由于體能不行退出了比賽。
雖然賽事舉辦地在國內,但對于心理上、經驗來說,中國選手無法同歐美選手同日而語。本次賽事總裁判長、中國登山協會戶外部的魏軍說,從比賽線路總體難度來講,這次難度很大,競爭特別激烈,這就需要運動員分配體力、在經驗方面要有一些特殊的技能,或者是一個水準才能參加這樣的比賽。新西蘭60%的人休閑時在進行戶外運動,幾乎是“全民戶外”,而我們大多數人還在為生計奔波,同時還將形成長期的保障機制,以幫運動員解決康復、學習、生活、就業等問題,使其結束運動生涯后也能在學習生活上有所依靠,解決他們的后顧之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