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ingCamp徐國慶:確立核心競爭力 才能脫穎而出企業動態
在當今競爭激烈的商業環境中,企業只有確立核心競爭力,集中發力,才能從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獲得更多的市場資源。那么企業如何確立核心競爭力?從KingCamp發展歷程中,可見一斑。

從大處著眼
中國戶外產業的發展是從生產領域開始的,剛起步時做出口,后隨著國內市場逐漸發育轉而開發國內市場,最終走上品牌發展之路。KingCamp的創始人徐國慶就經歷了這個完整的歷程。
十年決策,都搶先一步
1992年,從對外經貿大學畢業后,徐國慶進入外貿公司開發戶外業務,自此與戶外行業結緣。彼時國內出口業務基本依托香港公司,為了避免與前輩公司競爭,徐國慶跳過香港公司直接找到進口商來洽談合作。
1997年之后,他又跳過進口商,與品牌商和渠道商直接做起了業務。
2001年,徐國慶察覺到國內對于戶外用品的需求擴大,便開始著手開發國內戶外市場。2002年,徐國慶創立KingCamp品牌,成為國內首批戶外品牌商??梢哉f,職業生涯的前十年,徐國慶一系列決策都走在了市場前面。
《我的長征》之后,發生了什么?
KingCamp的品牌發展經歷了一系列決策調整,品牌從泛到精,逐漸聚焦,產品從面到線,不斷細化,成為較早清晰品牌定位的戶外企業。
徐國慶說,在中國,人們對于戶外運動的認識經歷從模糊到清晰的轉變,這個過程不算短。國內戶外行業是由極限戶外人群帶動起來的,人們對于戶外運動的概念也限制在極限運動中,觀望的人較多;慢慢的人群逐漸分化,徒步、登山、露營等戶外運動開始出現、被接受,2010年開始盛行。在把握市場前進方向時,KingCamp又一次走在前面。
2006年,KingCamp贊助央視《我的長征》活動,為隊員提供從頭到腳、從里到外的產品支持。KingCamp產品與重走長征路的隊員一起,經受住了風雨、雪山、草地等極端天氣的檢測,彰顯了優良品質。在這之后,KingCamp開始改變。
專注自駕露營市場
完成對《我的長征》贊助之后,徐國慶從普通人參與戶外運動的熱情中發現了市場,決定放棄雪線以上的產品,專注做雪線下產品。之后,KingCamp進一步調整定位,將產品聚焦于自駕露營裝備。KingCamp擁有豐富產品線,產品涵蓋戶外衣食住行,為戶外愛好者提供360°全方位保護,給消費者舒適的自駕露營體驗。
第一個核心競爭力
KingCamp專業戶外裝備能夠在不可預知天氣狀況的情況下,有效抵御外部環境的變化。徐國慶介紹說,KingCamp產品在充分考慮戶外運動類型的基礎上設計,以帳篷為例,針對背包族的帳篷,設計重點是便攜性和功能性,而針對用于自駕露營的帳篷,KingCamp則更關注舒適度和通透性。
徐國慶對KingCamp產品創新能力非常自信,KingCamp不僅每年投入高額費用去國外調研,而且有國際化的研發團隊,可以說KingCamp是首家使用國外設計團隊的品牌,引領國際潮流。國外設計團隊深諳戶外設計精髓,在把握市場脈搏方面有得天獨厚的優勢,設計推出的產品深受國內戶外愛好者喜愛。目前戶外市場上有800多個戶外品牌,市場競爭十分激烈,這種環境下KingCamp仍保持著高速發展,徐國慶認為研發能力是其中一個重要因素。
第二個核心競爭力
另一個重要因素是效率。市場參與者急速增長,行業利潤不斷降低,企業要保持可持續增長就得提高效率。徐國慶介紹,KingCamp做了一系列工作來縮短生產周期,加強供應鏈的把控能力:加強與面料供應商的合作,建立起風險公擔機制,縮短交貨周期,同時對生產線做了大量的調整,將原來的大生產線調整為靈活機動的小生產線,從而提高速度,縮短生產周期。
“這一系列調整最考驗的是企業的規劃能力,供應鏈的計劃性。”徐國慶解釋說,縮短供應鏈周期這個概念不新鮮,但對企業的挑戰卻很大,所有動作都基于前期規劃,對企業的組織能力要求非常高。
“外部的東西好復制,內部的組織能力卻不能復制,外部環境越來越透明,企業只有提高效率和研發能力才能持續發展。”徐國慶認為這些就是KingCamp的競爭力所在。
作為首批戶外品牌,KingCamp始終致力于向全球推廣戶外生活方式,如今產品已暢銷美國、法國、俄羅斯等38個國家,徐國慶說,相信在全體員工的共同努力下,KingCamp未來的發展會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