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多利亞:怎么從時尚災難變成業界標桿內衣

全球時尚品牌網 / 鬼手 / 2014-12-31 09:31:38

  導語:業界人士不會忘記有段時間里,所有的時裝品牌都聯系她的經紀人,請Victoria不要穿他們品牌的服裝,她自己花錢買來穿也不行。因為品牌不想和這位辣妹組合(Spice Girl)后期的Victoria聯系到一起。

  Victoria Beckham的個人辦公室位于她建立不久的同名時裝品牌總部,坐落于倫敦泰晤士河南岸的Battersea區。這里像是平靜的綠洲,室內名品家具樸實無華。但一走出這間辦公室,你就踏入了一片人聲嘈雜的辦公區域,分布在上下兩層,劃分為兩個人員齊備的工作室,里面有設計師、裁縫和裁剪師。整片辦公區域有 100多名員工,分別負責設計、產品開發、銷售、市場營銷、運營和財務。

  辦公環境并不那么精致華麗。成堆的盒子到處都是,桌子擺放歪歪斜斜,擠在一起。電話鈴聲不斷響起,快遞員來去匆匆,將包裹接連不斷配送到這里。接待室里正在開一個關于服裝面料的會議,因為其它會議室都被占滿了。

  “現在我的辦公室終于有窗戶了,之前那間辦公室就像個壁櫥!”她一邊開玩笑,一邊帶我參觀她的辦公室。“這里沒人端架子。沒人把我當名人看。該什么樣就什么樣。”這個擁擠的工作環境充分預示了一個新的時尚王國正在迅速崛起。

  根據Victoria Beckham公司發布的數據,2013年公司營業額非??捎^,已達3000萬英鎊(約合3億元人民幣),比上年同期增長91%,增長速度極為迅猛。

  更為關鍵的是,Victoria同時成功塑造了良好的品牌形象,相比目前的營業規模,品牌形象會產生更大的效應。她的身影近來隨處可見。去年12 月,Victoria受邀擔任極具先鋒意識的法國版《Vogue》客座編輯,并與足球巨星丈夫David Beckham共同登上了兩個雜志封面,不過封面風格稍嫌沉悶(Victoria曾九次登上不同國家版本的《Vogue》封面,但卻未曾登過美國版《Vogue》的封面)。今年,她又分別登上意大利版《Vanity Fair》1月刊、西班牙版《Vanity Fair》2月刊和美國版《Allure》3月刊封面,并與網絡電話公司Skype開展長期合作,推出了講述她個人時尚之路的紀錄片。在時尚界,有多少設計師能像她這樣不時登上世界各地時尚雜志的封面呢?

  “這確實是把雙刃劍。”問及她的早前成名對她的商業成功發揮了怎樣的作用時,Victoria這樣答道。“名氣給我帶來的最大價值就是擁有話語權,而且人們會聽我在說什么。也就是說,我本身就能引起很大關注,不需要全部依賴廣告宣傳。”但她同時也承認,“但我不喜歡老是拿名氣出牌。我喜歡保持低調,努力工作,專注生意上的事情。我想試著掌控自己的曝光率。我可不想每天出門都被人拍到。”

  “所以,當有人說‘這確實推動了你事業的發展啊’——這可不一定。”她說,“因為人們也因此對我產生很多偏見,不過這也是正常的。”

  如果認為Victoria Beckham在時尚界的卓越成就僅靠個人名氣,這就把問題過于簡單化了。多年來,Victoria一直是時尚界的活躍分子,她在紅毯上身穿頂級時裝亮相,僅是她的日常生活,就能引起橫跨大西洋兩岸以及全球媒體的廣泛關注。

  但她也曾被無情排斥。業界人士不會忘記有段時間里,所有的時裝品牌都聯系她的經紀人,請Victoria不要穿他們品牌的服裝,她自己花錢買來穿也不行。因為品牌不想和這位辣妹組合(Spice Girl)后期的Victoria聯系到一起——那時的她前凸后翹,有著一頭過度漂染的金色短發。但她就像一條變色龍,在轉型方面擁有獨門妙計。從“時髦辣妹”到“球星太太”,再到著名的時裝品牌創始人,她令人驚嘆的轉型能力亦是她成功的一大法寶。

  時至今日,Victoria已成為時髦的代名詞,她的裝束永遠簡單又別致:身穿淺褐色的后背開口羊毛衫,搭配Victoria Beckham黑色牛仔褲和Saint Laurent黑色過膝皮靴。她不化太多妝,除了眼部的少量煙熏妝其它基本沒有了。她身上唯一的配飾就是Rolex金色腕表,和一枚讓人難以忽視的 Chopard 祖母綠切工黃鉆戒指。那段“叛逆妖艷”的流行歌手時期給她留下的唯一印記,就是她手腕上的兩個紋身,從衣袖下面隱約可以看到。

  除了外形方面的改觀,也許更為重要的是她在品味和審美方面的變化。如今,她隨時能脫口而出一連串設計師名字、服裝結構技巧以及面料的詳細規格,因為不論是學習時裝、品牌還是經商,她都付出了大量努力。

  “在過去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我一直是別人口中的笑柄。”她承認,“但每個人都在嘲笑我的時候,我在干什么呢?我在為今天的一切打下基礎。”

  Victoria首次踏入時尚界時,便在其它品牌擔任設計工作:Linda Farrow的眼鏡、與Rock & Republic的牛仔系列、Coty的香水系列和Samantha Thavasa合作設計配飾(Samantha Thavasa是因為熱衷于邀請Paris Hilton和Beyoncé等明星代言而出名的日本手包品牌)。這些合作并不代表她從此踏入奢侈品或高端時尚行業,不過這讓她對時裝商業的運作方式有了基本了解。

  “那時候我就很想設計時裝,這些品牌給了我機會。他們那里什么都有,我進去之后就可以直接做設計,我非常高興。”她回憶說,“我學到了怎樣實現我的想法,或者說以我的方式行事。這是一次難得的經歷。”

  不過這些合作歸根結底還是利用明星來做宣傳,沒過多久Victoria就意識到自己想要的不只是這些。她想真正參與到時裝創意過程中去,成為商業決策者:她想參與所有的一切。

  “當我發現可以自立門戶,利用手頭的一切,也有資金支持的時候,我就馬上抓住了機會。沒錯,我本來可以繼續與品牌合作,撈到很多錢,但我還是抽身而出了。”她說,“我已經學到了很多,也了解自己想走不同的路。我從Simon那里得到了資金支持,從而實現這一切。

  她所提到的Simon就是Simon Fuller,將Victoria推向世界的金牌經紀人,也是她建立自己的時尚企業之初的第一位支持者。Simon旗下XIX 娛樂集團(XIX Entertainment)占有Victoria Beckham公司三分之一的股份,其余三分之二的股份為Beckham夫婦持有。

  Victoria在18歲時與音樂制作大腕Simon初次見面,見面時那間辦公室正是她現在個人辦公室所在的地方。“當時我和辣妹組合的其他女孩兒一起坐在沙發上。”她滔滔不絕地說道,微笑著回憶過往,“Simon當時穿著一條海軍藍的Prada褲子,頭上淡紫色的帽子也是Prada的。我到現在還記得很清楚。他簡直就是Prada的代言人。”

  近日Simon也在洽談明星代言活動,包括網球明星Andy Murray、F1賽車手Lewis Hamilton,當然還包括Victoria的丈夫David。但他當年第一個捧紅的就是辣妹組合,這個由五位離奇古怪的英國女孩組成的流行演唱組合,成為了流行音樂史上最受歡迎的流行女子樂隊。Simon還是英國真人秀《流行偶像》(Pop Idol)的創始人,這一節目模式曾被無數次復制,世界上100多個國家買過這一節目的版權。

  即便有Simon的加入,也不能改變時尚界的偏見——這不過又是一個明星提高知名度的砝碼罷了。

  “每個人都說‘這根本不會成功的,因為明星嘛,連道線都不會畫’。不過這樣一來我也沒有心理壓力了,因為大家都覺得我的設計肯定很爛。那時候沒有人看好我們。”Victoria說,“我沒想那么多,我踏入時尚界不是要證明給誰看的,我只想證明給自己看。”

  和其他精明的企業家一樣,Beckham在創建時尚企業之前選準了合作伙伴和合作團隊,并創立了良好的企業文化和企業愿景,使得每個人都想融入其中。這就是她走向成功的又一關鍵所在。

  Victoria并沒有成立一個全職團隊,她動用了XIX娛樂集團的后臺資源,正是XIX催生了Victoria Beckham品牌,打造出一支精簡的核心團隊。在品牌創立初期,只有三位全職工作人員:第一位是Victoria;第二位是她的得力助手Melanie Clark(之前曾與Jonathan Saunders和Roland Mouret合作過);第三位是負責生產和研發的經理Tracy Lowe,她曾與Luella Bartley合作過。

  “關鍵是Simon有自己的公司,手頭也有其它項目可做。Victoria創業靠的都是借來的資源。在某種程度上我自己也是被借過來的,資金也是通過借貸方式籌集的,”Zach Duane解釋道,被Victoria最初聘來做律師的他幫助公司制定了最早的許可協議,如今他已經出任公司的首席執行官。

  通過這支精干團隊的攜手合作,Victoria在2008年9月時裝周期間發布個人同名品牌的第一個系列,在紐約華爾道夫飯店以相對私密的展示方式發布,這一下子將她推向了輿論的風口浪尖,對她一直存有成見的時尚界終于找到了嘲諷她的機會,八卦小報也躍躍欲試,窮追不舍。

  “很早我就不再擔心《每日郵報》怎么評價我了。”當我問她是如何應對小報傳媒的,她這樣說道。不過,在大牌云集的時裝周上推出自己的第一個女裝系列,還是很膽戰心驚的。

  “我并不因為自己是名人而感到緊張,但就和任何將要推出時裝系列的年輕設計師一樣,緊張是少不了的。”她說,“我記得那時在時裝周,第一天入場的主要媒體人士。他們一邊看展示,一邊埋頭記[筆記],記完之后站起來就轉身離開了。我當時和身邊的同事說‘那么,他們喜歡我們的品牌嗎?’”她大笑道,“沒有人會告訴我是否喜歡,等他們寫出來你就知道了。”

  然而,就像他們的難以捉摸的行事風格一樣,就連一些最為刁鉆刻薄的時尚評論員們也稱贊Victoria首次個人品牌時裝秀極為成功,吸引了所有人的眼球。

  “我真的不敢相信我要這么寫,”時任倫敦《泰晤士報》時裝編輯Lisa Armstrong這樣寫道(目前她是《每日電訊報》的時裝編輯)。“但這個女裝系列確實令人印象深刻,設計相當出彩,沒有半點瑕疵。雖然只有10款不同顏色的女裝,但每款都是近來設計師本人會穿出街的衣服,擁有獨特的審美元素:10款都是廓形纖細高挑、長及小腿的高腰緊身連衣裙。但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服裝所用的面料(絲、羊毛和透明硬紗),以及對設計細節之處的把握。”

  Victoria推出第一個女裝系列之后,立刻有人將這一系列與 Roland Mouret做出對比,Roland Mouret和Victoria Beckham同屬XIX集團旗下,外界常因此猜想Roland Mouret 是Victoria Beckham品牌幕后的設計軍師。Victoria堅持表示自己親自參與了整個系列設計的全過程。“人們過去認為我背后還藏著一批兢兢業業的設計軍師,直到今天,我一想到這點就覺得好笑,”她堅決否認Mouret是幕后設計師,“根本沒有什么隱秘的設計團隊。”

  “我過去常常穿 Roland Mouret品牌的女裝。我覺得他是一個極具天賦的設計師,無論從我個人角度還是專業角度來講,我都非常尊敬他,”她解釋道,“我跟他聊過我想干什么,他很支持我,是他把Melanie 介紹給了我。Roland從來沒有參與過設計,不過在建立團隊時,他倒是幫了我一把。”

  然而,這個系列到了零售商的手中,不管之前贏得再多贊賞,客戶還是拒之于千里之外,因為他們不想買名人品牌的服裝。因此,Victoria Beckham的團隊會盡量避開品牌服裝與她名字的聯系。

  “在剛進入一些市場時,我們一直在表達歉意。我們必須要讓人們忘掉品牌的名稱是Victoria Beckham。”Zach解釋道,“一些私人導購直接把連衣裙上的商標撕下來,然后遞給顧客說,‘試一下這件吧。’然后顧客們從更衣室出來會說,‘這真的很棒,是誰設計的?’”他回憶說,“然后導購才會揭開謎底。”

  “起初,我們在世界各地選了9家店,”Zach談到了當時的分銷策略,“如果我們能夠讓人們去相信Victoria是懂得時尚的,品牌知名度本身不成問題。所以我們一定要選對與品牌本身相符的開店地理位置。我們知道我們在亞洲、印度、美國和歐洲不乏粉絲。”

  即便在今天,Zach在采用這一分銷策略時還是相當謹慎,因為Victoria Beckham品牌的成衣系列會批發給世界各地的150個門店。“每一季我們都會婉拒一些之前簽約的分銷商。”他說。

  “不過在成衣系列上,我們可能會在未來幾年只增加30個分銷商。因為我們始終要注意選擇合適的銷售點,從而保證經營方向。”

  總之,Victoria Beckham品牌旗下目前擁有四個產品系列:成衣系列、牛仔系列、眼鏡系列和配飾系列,同時還推出了副線品牌“Victoria,Victoria Beckham”,相比于主線風格,這一系列更適合離奇古怪的年輕女孩,并日漸成為品牌的一大支柱。

  從一開始,Victoria和Zach便決定在全球范圍內開展電子商務,直面廣大客戶。“因為我們的客戶遍布全球,我們最初就走了電子商務路線。”Zach解釋道。

  那么這一快速崛起的時尚王國,下一步發展的重點方向是什么呢?

  “零售業務。”Zach說,公司于今年9月份在Dover Street開設了一個7000平方英尺的倫敦門店。“我認為,我們只能像一個純粹做批發業務的品牌那樣慢慢發展。Victoria對自己的品牌發展有清晰的目標。她在逛Dover Street的時候就嗅到了這樣的商業機遇,所以我們就打算按著這個路線走下去。在開設獨立門店之前,我們打算先開始在一些百貨商店里開設個性化的店面。

  “在過去的兩到三年間,我們著眼于發展這個國際市場中的年輕品牌,我們相信,我們的品牌在國際市場中具有很大的發展空間,”Zach補充道,“我們的一個優勢就是可以與其它品牌成為合作伙伴并受到高度重視。他們真心相信我們可以創造出真正的規模,而在我看來,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專注。”

  但“真正的規模”是指什么?

  “我認為,在未來的兩到三年內,我們應該能夠輕松拿下1億英鎊(合約9.5億元人民幣)的銷售額。不過這只是我的個人猜測,畢竟情況是不確定的,我們有一個零售推廣計劃,但目前還基本沒采用過。”然而,我們已經看到了Victoria制定各項計劃、成立了如此優秀的團隊還擁有一定的財力,并能借助自己的聲望提升品牌的全球知名度,但Victoria Beckham的成功之路遠非像表面看上去那么簡單。我便問Zach,Victoria究竟擁有什么動力,推動著她不斷嘗試新的事物,尤其是置身于聚光燈下的她并不總是受人待見。“我猜可能是一種不安全感吧,這種不安全感會驅使所有的名人、成功人士不斷進行嘗試,”Zach猜道,“Victoria是第一個承認自己可能就是個丑小鴨的人,但她也堅信自己不會永遠都是丑小鴨。”

  “作為一名成功的流行藝術家,進賬幾百萬英鎊的音樂版稅和贊助費,嫁給了世界上最有名的球星,她本可以說‘我就是人生贏家。’但她并沒有止步于此。”Zach評價說。

  “我一直工作努力。”當我把這個問題拋給她時,她也說,“大家會納悶兒問我干嘛要這樣做呢?說我完全不需要做這些。我很幸運我不用親自賺錢養家,但我一定要工作。我有很多事情要做,我一直都很努力。我骨子里就是這樣的人。”

  “還在學校的時候,我從來不是最聰明的學生。后來去了戲劇學院,我也不是最有天分的一個。一直以來,我都得十分努力。我從來沒碰到過天上掉下來的餡餅。但我一直都在不斷爭取。我不是坐在那里等著好事兒來找我,而是走出去去爭取。我從來不會等著機遇自個兒來找我,而是去主動抓住機遇。我會去糾纏著某個人不放,請求他幫忙,一直糾纏到他心煩意亂??傊?,我覺得我的命運我做主。”

  當一位朋友推薦我看一本書的時候(這本書其實早就擺在我的書架上),我瞬間領悟到了采訪問題的答案。在Paul Arden一本寫給未來的廣告經理的暢銷書《不在于你多好,而在于你想多好》中,他以Victoria作為人們學習的榜樣,并引用了她的原話:“我想和 Persil Automatic一樣有名。”Persil Automatic是英國家喻戶曉的洗衣粉品牌。

  “其實Victoria Beckham在她十幾歲時就立志不僅僅比她的同輩們優秀一點,只是當一個有名的歌手,那時候的她就有打造世界知名品牌的夢想。正是內心的那份抱負成就了她的與眾不同。她有多好并不很重要,她想有多好才是關鍵。”這一見解成為這本書的書名。

  “現在看來,你說這話時還真有點像個先知。”讀完Victoria當時的宣言和書中這段文字后,我跟她這樣說道。

  “當時更多人可能是在嘲笑我的可悲吧。”她自嘲道,“當時說這句話的時候,我還在辣妹組合。當時我非??释晒?,有很大的野心,認為一切皆有可能。我想做很多事情。我還年輕氣盛。我可能自己都沒有意識到自己到底在說什么。”

  “我喜歡聽別人說我們做不成什么事情,因為實際上這些事情都是能做到的。當時所有人都覺得這個流行女子組合不可能登上雜志封面,登上了雜志也賣不出去。但這根本就是胡說。我們登上了雜志封面,而且和其他任何以男子樂隊作為封面人物的雜志相比,我們暢銷多了。”在接近采訪尾聲時,她這樣說道。

  “當有人說‘這件事情還沒人做過呢’或者‘這根本不可能做到啊’我就會非常興奮。為什么呢?那我們就可以找到新方法去做呀,那我們就趕緊做吧!”她說,“真令人激動!”


閱讀延展


? 国模av无码精品,亚州囯产日韩无码,久久久人妻无码系列免费,国产一级无码强奸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