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股東增持 寶姿能否突圍女裝

全球時尚品牌網 / 鬼手 / 2015-01-19 10:28:15

  上市十余年,寶姿時裝公司Ports(以下簡稱寶姿)面臨大股東Bluestone Global Holdings Limited (以下簡稱BGHL)的大份額增持,并有可能導致退市的結果。

  雖然這樣的舉動讓BGHL有更大的自主權決定寶姿未來的戰略,但能否挽救未老先衰的寶姿,還需要畫個問號。

  增持動機

  1月8日,寶姿宣布,BGHL作價每股3港元,合共約1.12億港元增持該公司6.8%股份。交易后BGHL的持股份額從原來的33.3%增加至 40.1%,并已觸發全面收購要約,涉資約9.96億港元,若以同樣每股3港元價格收購股份總額達90%,將會從港交所退市。

  對于發出收購要約的原因,寶姿方面指出,因為業務日漸受到中國宏觀趨勢的打擊,加上中央反腐使奢侈品需求下挫,同時店鋪租金和員工成本造成經營成本不斷上漲,公司承受銷售及利潤率下行的壓力。

  為了提高品牌知名度及國際曝光率,公司決定堅持翻新及開設旗艦店。“這將導致短期成本高昂,對銷售有極大影響,這段整合期會持續2015年整年和其后時間,公司派息無期,因此呼吁股東接受寶姿私有化的要約。”

  對于此次增持行為,服裝專家、上海良棲品牌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程偉雄認為,整個服裝行業市場低迷,寶姿業績也不理想,“增持無非是想表明對公司還是有信心的”。

  和寶姿有過業務往來并長期關注寶姿的余名(化名)也對新金融記者表示,行情不好的時候資本市場上看空,小股東就會拋售股票,“在這個過程中寶姿的市值會降低,與其這樣,不如大股東回購,至少能夠控制或穩定一下股價,不會跌得太低”。

  退一步講,“目前整個市場是低估的,大股東回購之后,未來如果資本市場好轉,再把股份賣出去也是可以增值的”。

  動用這么大筆錢回購股份,說明“大股東根本不差錢”。公開資料顯示,BGHL為PIEL的全資附屬公司,而PIEL由寶姿執行董事兼首席執行官陳啟泰及陳漢杰平分擁有。

  據余名介紹,上市公司寶姿的主營業務就是服裝,但大股東還有其他業務,如商業地產等。一位寶姿的前高管也對新金融記者表示:“集團近些年的盈利來自上市公司的不多,其他業務做得比較好。”

  換句話說,以BGHL目前的資本實力來說,回購寶姿股份“不成問題”。

  “如果本身財力允許,那么回購會讓大股東的主動性更大,最后如果真的私有化,那么大股東就有更多的權利去決定公司的戰略。”一位熟悉港股投資的人士對新金融記者說。

  據該人士介紹,香港上市的公司非常透明,公司各個方面決策和計劃都要定期與股東代表探討,很可能出現意見被否的結果。

  而余名也向記者證實,這兩年寶姿內部也有一些調整,包括家族企業內部管理結構的變動,“這些都直接影響未來寶姿該怎么走”。在他看來,如果受到外界干預太多,對寶姿來說未必是好事。

  如今的寶姿和剛進入中國的時候完全不一樣。“當時它需要上市融資來帶動其業務的發展,而現在除了大家對資本市場不看好,另外它也有足夠的實力在一個相對封閉的環境下發展。”余名坦言。

  地位下降

  之所以大股東有了增持的行為,“還是想挽救一下目前的寶姿。”一位業內人士說。

  早在1993年就進入中國的寶姿不僅經歷了一段輝煌時期,還一度被視為高端女裝的領頭羊。2003年寶姿在港交所上市,其股價在2007年-2008年初在30港元左右徘徊,甚至在金融危機之后的2012年初還達到過25港元的高位,而目前其股價僅為3港元左右。

  其實從2012年開始,寶姿的業績就開始出現下滑。截至2014年6月30日的上半年,寶姿的凈利潤為5.5億元,較比前一年同期14億元銳減60.7%。

  “1993年寶姿開始在內地推廣,1997年前后開始發力,逐漸上升,從2003年起進入巔峰時期。”余名回憶,“當時一提高端女裝品牌首先想到的就是寶姿,其他同級別的品牌都是在它之后才慢慢做起來的。”

  寶姿的成功很大程度上與當時的市場環境有關。1989年,來自加拿大的寶姿品牌創始人退休,原為寶姿做代工的香港人陳啟泰將該品牌買下。4年后,陳啟泰帶著寶姿轉戰中國內地。

  據一位上世紀90年代做服裝外貿的人士介紹:“原先寶姿在加拿大是一個很普通的品牌,到內地后變成了高端。”

  而陳啟泰也曾經公開表示,第一次回國的時候,內地消費者對時尚并不太在意,“因為他們還沒有接觸到時尚,也沒有受到時尚的熏陶,缺少這方面的歷練”。

  彼時,中國高端服裝市場“幾乎是空白,于是陳啟泰抓住這個機會,將寶姿打造成高端的女裝品牌。”余名說。

  為了打造高端,寶姿最開始走的是機場路線。據余名回憶,當時寶姿在機場做大幅的燈箱廣告,和Gucci、LV、Burberry等國際大牌的廣告毗鄰,“容易讓消費者有雷同感。當然,它的選料、做工方面也都不錯”。此外,寶姿開的店也都是在一線城市的高級商場里面。

  “1993年的時候能坐飛機出差的人不多,在國內幾乎沒有什么高端女裝,加上它的價格比國際大牌略低一些,所以打造成高端品牌并不困難。”余名說。

  另一方面,當時的國際品牌對中國市場并不十分熟悉,無論是開店還是日常運營都和市場有一定脫節。有些人即使拿了國外的品牌在中國做,但因為不是自己的品牌,在各方面都有些不自由。

  “寶姿是陳啟泰買下來的品牌,產品的設計、開發都可以按照內地市場的需求定位,不受任何人影響。”一位業內人士分析。

  這些都是寶姿的優勢,而其市場拓展的手法也很多元化。據余名回憶,七八年前,他曾在某大型服裝代理會上認識一位在寶姿做會員管理的人士,“看到過他們有關會員管理的冊子”?,F在想起來,余名覺得當時那一套方案是比較領先的,對他沖擊很大。

  “里面涉及了公費消費、禮品經濟等方面,對寶姿來說,能買得起它產品的人并不多,但如果一個普通用戶有高端方面的需求,又能夠享受到寶姿提供的服務,我相信大部分人都會不知不覺對這個品牌產生親和力,能夠產生用戶黏性。”

  寶姿在一個幾乎沒有對手的市場上占盡天時地利人和,很快發展起來。但后來,國內消費者接觸的高檔品牌越來越多,無論是國際大牌還是本土其他高端女裝都對寶姿構成了威脅。

  “近幾年寶姿在產品上也沒有太多出彩的地方,加之現在越來越多的人喜歡個性化消費,之前職業女性以穿寶姿為榮的現象已經不多見了。”前述業內人士表示。

  盡管如此,該人士仍愿意用“下降”而非“跌落”來形容寶姿在高端女裝的情況。在他看來,“還算是高端里面第一梯隊的,只是影響力不如從前了”。

  前景未知

  對于低迷的業績,寶姿的CEO報告中提到“由于中國內地消費勢頭緊縮,從而導致市場對價格高昂的奢侈品需求下降”及“高端地段的昂貴租金以及聘請具經驗員工的開支日漸增加”使得經營環境更加艱難,凈利潤下滑。

  另一方面,“寶姿這些年沒有太大變化,產品沒有跟上時代的腳步,消費者體驗、差異化營銷及商業模式上好像都慢了半拍。”前述業內人士分析。

  的確,低迷的零售環境以及眾多競爭者的追趕都使寶姿陷入困境。于是,寶姿開始行動。

  此次的增持緣起“堅持翻新及開設旗艦店”。其實,早先幾個月,寶姿在半年報中就提出,為應對零售環境的困難時刻,“本集團正努力優化零售網絡的規模和分布,以加強企業的經營效率。在合適的地點設立旗艦店以展示集團的設計理念和頂級購物體驗,在人流密集的百貨公司和購物中心開設零售門店,在現代化的奧特萊斯開設折扣店,以及與符合我們品牌定位的高端品牌相鄰,均為我們實行零售分銷策略的重要元素”。

  雖然,這些大手筆的改造都需要真金白銀,導致短期內成本增加,影響銷售,但在寶姿看來,這些都是“必要的”。

  服裝行業整體表現不佳,但在男裝品牌、運動品牌掀起關店潮以降低成本的時候,寶姿卻選擇了一條相反的路。

  在程偉雄看來,這與其品牌高端定位的屬性是相符合的。他認為高端消費本來就有一定的局限性,高端品牌是在一定的消費層級上打造的,如果和大眾品牌一樣無節制地開店肯定是不現實的。

  “品牌定位決定了渠道策略,開有質量、高坪效和有形象的店鋪是高端品牌必然的方向。”程偉雄說。

  對于高端品牌來說,“如果店鋪兩三年不翻新,形象落后了,消費者的體驗就會下降,而這種體驗正是很多高端消費者最看重的一部分”。

  除了翻新店面和開設旗艦店,去年2月的米蘭時裝周上,寶姿還推出手袋業務,業內推測其將進軍手袋市場。

  從寶姿的這些動作不難看出其努力改變現狀的勇氣,“至少對未來中國的高端市場還是看好的,現在花大力氣這么做,有朝一日外部環境好轉了,會為自己爭取到更多的機會。”前述業內人士稱。

  寶姿在2014半年報中也提到:“盡管中國政府當前實行的政策并不對奢侈品零售/服務行業帶來正面的影響,但我們認為中國的奢侈品品牌并未因此陷入黯淡的前景。長遠來說,中國家庭收入的快速增長以及中產階級數量的增加將會刺激人們追求時尚生活方式的趨勢,當中不乏對高端服飾的追求,最終將為奢侈品行業創造健康的需求。”

  陳啟泰在早年接受加拿大媒體采訪時,對公司曾經的收購行為表示過:“我們不是盲目使錢,而是要透過使錢達到目的。”

  寶姿長遠的目的是“將繼續成長并成為中國乃至全世界獨當一面的設計師品牌之一”。這次,陳啟泰又使錢用來增持寶姿股份,只是能否達到目的還有待觀察。

  就大股東增持目的、未來私有化可能性、近幾年衰落原因、未來戰略等相關問題聯系寶姿方面,對方表示暫不方便接受采訪。


閱讀延展


? 国模av无码精品,亚州囯产日韩无码,久久久人妻无码系列免费,国产一级无码强奸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