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秋冬上海時裝周焦點回顧:海尚國際論壇國內
作為開幕系列活動,上海時裝周-海尚國際論壇以四場別開生面的對話拉開為期9天的上海時裝周2015年秋冬的序幕。此次論壇以“城市與時尚對 話”的主題,特邀The Business of Fashion(BoF)創始人Imran Amed主持,聚集超過200位有影響力的國內外時尚產業巨頭、商業和政界的意見領袖以及媒體精英同臺論道,分享行業頂尖智慧,洞悉未來發展,展示城市對 時尚的推動及時尚對城市的影響力。
陳紅宇--中信泰富(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致開幕詞
在開幕詞中,ImranAmed闡述了時尚是一個超越了T臺的大概念,與城市共同組成有機結合體。在城市的經濟社會和文化基礎之上,時尚才能進行創造和延續,才能將創意與商業熔于一爐。
Panel.1不同的都市,相同的時尚?
在第一場論壇中,ImranAmed邀請Diesel全球首席執行官Alessandro Bogliolo分享了Diesel品牌的重塑、對新科技和應用以及其對中國市場時尚的理解和挖掘探索。
Bogliolo首先介紹了Diesel雖然作為一個較為年輕的品牌,但已經樹立了明確的品牌內涵和DNA。在聘請了著名設計師及造型師Nicola Formichetti成為Diesel的藝術總監之后,進行了轟轟烈烈的#Diesel Reboot#計劃,重新為這個以叛逆著稱的丹寧時裝品牌注入了新的活力。
擁有多年在中國經營經驗的Bogliolo敏銳地觀察到,整 個中國市場正以極快的速度擴張,并在過去24個月內發生了劇烈的變化:中產階級和專業人士階層正在崛起,他們開始有了時尚意識,這些人對時尚和品牌擁有自 己的見解,不盲目追求趨勢和商標,而是形成了追逐個性和獨立自我的新興消費觀念。他認為造成這場劇變的原因是多重的:第一、中國正以歐洲當年十倍速的速度 發展,因此變化的速度也相應加快;第二、打開國門和全球化讓中國消費者開闊了眼界,發現了更多適合他們的設計和品牌;最后、一些成熟的大牌會讓他們感到厭 煩,導致他們去尋找有趣的、更加個人化的品牌。
同時,Bogliolo也提到,互聯網尤其是社交媒體讓時尚發生了變化,讓時尚在世界的 流通變得更迅速流暢。在中國,社交網絡正如火如荼,他特別提到微信正成為有效的傳播手段。Diesel在Nicola Formichetti的帶動下也以善于運用社交媒體而著稱。在接下來,Diesel的時裝發布上,Formichetti就準備了一場特殊的“表演” ——秀上的許多模特都是由互聯網上報名甄選而來。足以說明,在一定程度上,互聯網已經顛覆了時尚這個行業。
Panel.2原創設計的未來發展與挑戰
第二場論壇,由國際著名的時尚評論家Colin McDowell主持。他與三位代表不同時尚發展階段的三位中國獨立設計師:張達、Uma Wang和上官喆一道,分享他們在本土和國際舞臺上的發展與經驗,探討原創設計的機遇和挑戰。Colin McDowell提出了如何看待國內外市場以及設計師國籍和產品生產屬地等問題,三位設計師分別發表了自己的不同見解。
雖然也考慮過要 進軍國際,但張達仍希望自己的品牌“沒邊Boundless”深耕國內這片市場。大、正在持續成長以及是本土設計師事業的基礎,是他對國內市場的評價。他 也提到了由于中國地域寬廣,存在著較大的城市差異。綜合來看,北上廣深以及深圳對于希望創業的設計師們都是不錯的選擇。張達的大本營在上海,他認為上海及 周邊的原料供應和生產環境雖然不及廣州深圳、但要優于北京,同時上海是一個開放的口岸城市,具有極大的地理優勢,能夠獲得眾多媒體的關注。
在國外深受歡迎的UmaWang一貫堅持設計的高品質,許多面料都來源于意大利制造和生產。但她卻認為在哪里生產的標簽,并不會影響現在消費者的選擇。 消費者更看重衣服本身的品質和設計,其設計師的背景和國籍反而變得沒那么重要。她也提到,國內絲綢和羊絨面料的水準相當高,但缺乏可以和意大利媲美的水 洗、印花和冷染等后處理工藝,這是未來產業鏈升級亟待解決的問題。
年輕的設計師上官喆帶著其不羈的品牌Sankuanz從上海時裝周走 出,之后又在倫敦時裝周辦秀,緊接著又加入了巴黎Showroom的行列。他承認,不同城市的經歷讓他迅速成長,并一步步進入國際化和專業化的時裝系統。 他也認為,在國內采購原材料的時候容易遇到訂貨數量限制以及創新程度不夠等問題,因此他更多的會去法國進行采買。但他對中國時尚行業依然保有相當大的信 心,他認為中國時尚產業正以非??斓乃俣扰c國際行業靠攏,當兩者平行對接的時候,就是中國設計師井噴式爆發的新紀元。
Panel.3中國時尚零售市場解密
中國零售市場一直是一個令時尚品牌愛恨交集的地方,不僅要面對高昂租金的挑戰,深陷規模與成本的博弈,還投身商業時尚品牌與獨立設計品牌之間的競爭,更 受電商及假冒偽劣的沖擊。在上海奧美集團總裁及奧美公關中國區兼香港地區總裁張曼華的主持下,四位不同商業形態的行業領袖各抒己見,帶來了他們對中國市場 的看法。
馮氏零售集團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歐宏基肩負著在中國拓展其旗下數十個品牌的重任。作為零售巨頭,他非??粗剡x址在中國的重要 性,同時他也看到了正在崛起的中國品牌帶來的機遇,希望能夠更多的發展一些本土品牌。他也認為,互聯網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人們對零售選址的看法,因此馮氏 零售集團也將在未來積極發展線上營銷,特別是O2O模式,打通各種不同的銷售渠道,以適應復雜多變的中國市場。
中信泰富(中國)投資有 限公司副總經理陳紅宇則分享了未來在浦東即將崛起的零售綜合體計劃。在他看來,這個商業地產項目融合購物、藝術和生活方式,在承載30萬金融白領的基礎之 上,更積極開展與時裝周、藝術界的合作,引入了多種模式的體驗式消費,希望將其打造成都市人群的“第三客廳”。同時,他也會參與一些設計師的投融資項目, 來幫助本土設計師發展。另外,上海特別是浦東自貿區的設立,也讓他對時尚零售業和平行貿易的前景大為看好。
作為赫基國際集團高級副總裁 及Sixty集團亞太區總裁,陳瑾瑜是Ochirly、Five Plus等品牌的幕后推手,他還打造了如今上海的時尚地標之一——精品店10 Corso Como。這家由時尚權威CarlaSozzani在米蘭創立的店鋪以美輪美奐的雜志感予以呈現,陳瑾瑜將其原汁原味地帶到了上海。“這都是基于中國消費 者的需求”他說,中國消費者非??释环N與眾不同的體驗式消費。而10 Corso Como帶來的這種模式將時尚這個大概念融入了生活的方方面面:時裝、家居、設計、美食,無所不包。
和前面幾位巨頭不一樣,劉馨遐創辦 的本土設計師集成店“棟梁”走的是小而精的路線。五年來,“棟梁”經歷了從代銷模式走到采買模式,愈加成熟,和中國設計師的合作也愈加緊密。劉馨遐提到了 中國消費者們普遍喜歡的兩種購物模式:一曰逛,即前往成熟的購物中心和商場選購著名品牌;二曰淘,即在有情調的非傳統零售街區尋找和發現新鮮的設計。“棟 梁”在北京和上海的選址和設計,都是結合這兩種模式的特點,使其富有極大的獨特性。
Panel.4 城市與時尚的推動力
借2015年作為“中英文化交流年”和“米蘭世博會”的契機,壓軸論壇依然由Imran Amed主持,利用網絡科技,首次實現上海、倫敦和米蘭三大時尚之都連線進行對話,就“時裝周如何推動城市的產業發展”與“城市如何影響時尚的發展”等話 題進行發言和探討,展現城市對時尚的推動力及時尚對城市的影響力。
英國時裝協會執行總裁CarolineRush首先介紹了倫敦這個時 尚之都從衰落到復興的過程。她提到,倫敦的市長非常懂得時尚產業的價值。在倫敦,時尚正成為一個全民產業,眾多的博物館、創意機構以及時尚教育產業為倫敦 時尚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同時,國際游客又為經濟的復蘇帶來了新契機。“時尚界總是在找新面孔”,她說。因此,如何幫助有才華的年輕設計師是英國時裝協會的 重中之重,從Christopher Kane到J.W Anderson,倫敦這幾年來儼然成為時尚界新人輩出的勝地。同時,她也強調另一方面,要鞏固和重新贏回英國核心品牌,諸如Burberry回歸倫敦時 裝周無疑給了倫敦一針強心劑。如今,在倫敦大品牌重建翻新旗艦店,獨具個性的小眾買手店林立,彼此并行不悖,形成了一個良好的生態環境。
意大利的情況和倫敦正好相反,米蘭擁有眾多如雷貫耳的奢侈品牌,但近年來卻鮮見影響力大的年輕設計師。意大利國家時裝商會執行董事Jane Reeve認為正是因為大品牌的光環太過輝煌,導致年輕設計師們較難脫穎而出。但她強調,米蘭和意大利以產業背后的傳統工藝和供應鏈著稱,構成了整個國家 重要的經濟支柱。在意大利,中小企業能得到不少發展機會,設計師能夠很好的平衡創意與生產兩個方面。在未來,米蘭時裝周將發展更多的設計師交流計劃,來為 這個古老的時尚之都增添活力,呈現出更多如Fausto Puglisi一樣有才華的新人。
上海時裝周組委會副主任童繼生在聽取了倫敦 和米蘭的經驗介紹后,表達了對這兩個城市的敬意。他坦承首屆上海時裝周雖然在13年前就誕生了,但在當初,國人對時尚產業并不等于服裝產業并無清晰的認 識,經歷了相當一段長時間的異化過程。如今,中國時裝周頻繁迭起,他卻對上海的現在和未來充滿信心。他認為上海是中國最開放的經濟中心,對時尚的硬件、軟 件和配套能力都是一流的,更重要的是對時尚有著深刻的理解,能夠將東西方觀念融會貫通的結合。他堅信隨著政策的開放,市場的潛力將變得更大。另一方面,作 為一種國際交流語言,時尚也將同時帶給上海這座城市活力和靈動感。他倡議與倫敦、米蘭甚至和紐約、巴黎一道建立“環球時尚聯盟”為促進設計師和時尚界的交 流以及經濟貿易的發展,起到更加深入的推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