裂帛服飾:電商商家系統的規劃與開發女裝

全球時尚品牌網 / 鬼手 / 2015-04-22 09:43:45

  裂帛是天貓一線原創女裝品牌,是淘品牌的代表。目前裂帛旗下擁有裂帛、所在、非池中、ANGEL CITIZ天使之城、LADYANGEL、蓮燦等多個品牌,既有自建的官方商城,也與各大電商平臺緊密合作。“IT之道CIO QQ群”特別邀請裂帛IT中心總監大麥先生分享裂帛自建電商商家系統的實踐經驗,以及裂帛與阿里最新的合作情況。

裂帛

  大家好!非常高興和大家一起交流。首先應主持人的要求簡單介紹一下裂帛的情況。裂帛是電商女裝品 牌,創立于2006年,最初的創業資金只有1000元,早期就是淘寶的店鋪,做自己設計的女裝,隨著業務發展不斷壯大。裂帛的品牌風格被指認為是“民族 風”、多元文化、既個性又比較時尚的風格。隨著國內網購的飛速發展,裂帛的業務在2009到2012年期間也發展得非???,每年都有300%的增長。

   我是2010年年初加入裂帛的,之前是在南京的外企軟件公司,實際上在2009年末我就在幫裂帛的伙伴做IT系統的選型,2009年裂帛的年銷售額做到 了2000多萬,倉庫發貨一度成為業務瓶頸,于是我從南京來到了北京。在2013年年初,裂帛收購了上海的另一個女裝品牌天使之城,在2013、2014 年裂帛集團都做到了10個億的銷售額。目前電商的發展趨勢已經趨于平緩,不太可能再出現之前幾年平均300%的增長速度了,幾個大品牌,像韓都衣舍,茵 曼,裂帛等等都是這樣。行業里希望這兩年仍然能保持120%的增長就不錯了,可以說,電商高速發展的這一波浪潮已經過去了,今后的競爭要靠品牌的精耕細 作。大家都逐漸回歸到商業的本質,關注產品本身,對于服裝行業,我覺得設計與供應鏈整合能力才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裂帛的天貓店鋪是 ripfs.tmall.com,自己的官網是www.liebo.com,有興趣的同學可以訪問。公司人員大概有800名,總部在北京通州區,大概情況就是這樣。

  自建全套的電商商家系統

   我們自建的系統比較多,第一個上線的是電商的訂單與倉儲管理,我們稱之為ERP,實際是OMS(Order Management System)訂單管理系統+WMS (Warehouse Management System)倉儲管理系統,解決了訂單與發貨的問題。ERP系統將全網的訂單進行統一處理,方便了客服等部門,倉儲人員也不需要關心訂單的明細,只需要 按照規定的流程打單發貨,全部是流水線作業。

  這個ERP中還包括了多公司財務核算功能,因為電商的零售業務比較啰嗦,我們在全網有50 多個店鋪(天貓就有5個),比較大的電商平臺如淘寶、京東、唯品會、一號店、蘇寧易購等都有我們的店鋪,都有我們的商品在售,各個平臺的結算模式又有點不 一樣,淘寶用戶還經常有拍下后換貨、合并訂單、延遲退換貨等情況,我們的核算系統就是幫財務做收入確認(不可能靠手工去做的),出財務報表。

   第二個上線的是SCM,供應鏈管理系統。作為品牌商,其實到后來都是看供應鏈整合能力,我們的SCM覆蓋的內容比較多,從企劃、設計、工藝、樣衣、原材 料、采購、生產,一直到大貨入庫的預約都在SCM里。公司有一半的人都在使用SCM系統?;蛘哒f,跟產品相關的部門(服裝設計、面輔料研發、生產等),都 要用SCM系統。供應鏈上的財務結算也在SCM系統里。

  第三個比較大的系統是BI。跟傳統的商務智能不同,我們將很多周邊的功能也都放 在了BI里面,比如市場行情的數據抓取,自己庫存、商品分析,全網的價格管理,公司運營的各種經營測算,電商的活動管理等等。我們的BI其實就是支撐運營 的一套系統,不是簡單的報表系統。為什么叫BI?因為這些都是BI這個項目組的人開發的,就都放到了一起。

  第四個是自己的B2C官網,還包括了后臺的CC呼叫中心系統、旺旺聊天的客服工具(一個外掛程序,幫助客服快速知道這個用戶的行為特征)等支撐系統,還有移動官網(m.liebo.com)及手機APP應用等,還有微信服務號、微信小游戲,主要是營銷相關的。

   實際上,對應這四個大系統,我們的信息中心下面就是這4個產品部,外加1個運維團隊。人員規模上去年最多的時候有接近80人,現在減少了,因為主要的業 務系統都具備的、新的需求沒有那么多了。這是我們跟傳統企業的IT部門不同的地方,我們的信息中心,有點像一個軟件公司,同時也肩負了公司網絡管理、運維 保障、數據分析等職責。

  對公司來講,業務系統是最核心的,一天都離不開。還有一些支撐系統,就是HR、OA等等一般的企業應用。財務系 統中的FMS是我們自己起的名字,就是財務的核賬,這個月到底賣出了多少貨、實際財務層面的收入是多少(有的是上個月的退換貨,有的錢是預收的,有的人會 補差價),包括跟快遞公司的對賬。每天要出去1萬多個包裹,給了哪家快遞,應付多少運費,還有代收貨款的應該收回多少,到月底時結算就靠這個系統了。

  除此以外,我們還有多個品牌、多個子公司、多個倉儲中心的問題,會稍微復雜一點。比如官網是屬于總公司的,而某個品牌是屬于某個子公司的,那么官網的銷售和退換貨行為,可能會涉及與子公司之間的交易,財務的帳會復雜一些,這些都要靠系統自動制證。

   關于會員管理,在ERP中有所有會員的信息,我們還有一個小型的CRM系統,也是BI的產品組一起開發的,很多數據匯總與分析的功能。對于會員積分,雖 然淘寶天貓上沒有這樣的功能,但是我們還是在自己系統里實現了,在B2C上有個積分商城http://www.liebo.com/PointMall。 我們稱之為魔力,實際就是積分,用戶在淘寶、天貓、官網、手機APP消費的金額,都會被統計進去。

  其中,B2C官網是自己的銷售平臺。 早期我們依賴于淘寶、天貓成長起來,但也不能永遠依靠他們呀。我們的B2C賬戶是與淘寶賬戶體系打通的,為了用戶方便,積分也可以直接同步過來。B2C有 自己的訂單管理、營銷管理功能,有自己的數據庫,與ERP的數據庫是分開的,用戶下單成功后,B2C的訂單會與ERP之間進行數據同步,倉庫內的作業過程 也會返回給B2C,用戶可以在B2C上看到幾點創建訂單、幾點開始打單、誰負責揀貨、幾點掃描出庫等。

  自主研發還是外部采購

   我們在2011年的時候開始大規模開發,現在回過頭來看,裂帛當時選擇自主研發主要基于下面兩個因素。第一,沒得選擇。在2009年底沒有IT支撐業務 已經扛不住了,我們臨時找到一個“電商ERP系統”(實際就是一個倉庫發貨的打單系統),到2011年這個系統跟不上我們的需求,當時也沒有其它選擇,市 場上的軟件都不能滿足,因為自己跑得太快了,別人的軟件還沒有開發那些功能,被迫無奈之下只能考慮自己研發。第二,我們有一幫做研發出身的人,這也是自主 研發的必要條件,比如我本人就是做軟件研發出身的,研究生畢業后在外企干了8年,然后來了裂帛,我們有好幾位高級經理,當時都是軟件行業從業近十年的經 驗,軟件研發都是駕輕就熟的事。

  裂帛是在每天3000單的時候放棄了外部采購的電商ERP系統。至于原因,雖然當時系統的性能也是一個 問題,但是更主要的原因是我們需要更快的發展,需要更多的功能,購買來的系統無法提供定制服務。我估計大家都懂的,明明只要追加一個小按鈕,就可以幫業務 節省很多精力,但是就是沒有人給開發,很多流程明明應該優化應該改進,但是系統不支持。于是我們一咬牙,決定自己開發了(對原來的ERP系統,正是“一個 小按鈕引發的血案”,我們忍不住就下手了)。

  而我們自己的SCM系統,則完全是從無到有。市場上根本沒有那樣的東西,甚至在做的過程 中,我們自己也不知道今后要做成多么大的系統。結果,回頭一看,不小心做成了,大家都離不開它了,后來慢慢體會出,品牌商的核心競爭力,除了設計,就應該 是供應鏈管理的能力。目前我們正在往供應鏈協同的方向邁進(SRM系統)。

  那兩年我們的系統有很多東西經常改動,在自己開發的背景下, 我們的組員對各種數據比較清楚,需要修改一下、不管怎么改都是可能的。雖然這么隨意的改動也有很多壞處,比如可能導致系統bug、導致業務過度依賴IT、 導致財務審計時有些歷史數據說不清楚,但是在快速發展的路上,這個支撐是很必要的。你要允許業務犯錯啊,有時候業務定了一個流程,過幾天又將自己推翻了 (漫漫人生路,總要錯幾步)。

  一般來說,如果市場上有現成的系統,肯定是外采的成本比較便宜、風險小,但是流程可能不太理想,需要人去 湊系統。而選擇自己開發,投入成本可能會高一些,但是業務部門會比較自由,自己可以比較快速地去決定自己的流程,系統去湊業務。我們的這個選擇也是符合當 時電商業務迅猛發展的背景。當市場上沒有滿足企業所需的IT系統時,自己開發的成本實際上比定制的外包開發要低一些(外包公司總要賺點錢吶~),當然,前 提是自己有懂開發的人。

  風險也是有的,比如萬一研發失敗呢,這個需要軟件研發人員有比較深厚的功底。我也知道個別自研發的商家一些不太 成功的案例,系統上線過程中還影響了不少業務,造成了業務的損失,一定是壓力山大的。在自研發的道路上,公司的信任與初期的投入非常重要,軟件項目都是這 樣,前期人員投入到位進展順利了,后面一般不會出什么大差錯,但如果項目一旦陷入困境、開始不順利了,那后面再怎么投入,這個項目都很難起死回生,就等于 一腳踏進了焦油坑,不管你是牛人還是猛獸,再怎么有能力再怎么掙扎,基本也是死路一條。

  自建電商商家系統應該如何規劃?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我覺得首先在動手之前,應該對業務好好進行分析。在2010年進入裂帛后,我和另一個伙伴(現在ERP產品部的高級經理)花了1年的時間,將公司的業務 都摸得比較清楚了。這時候再去開發,可以說十拿九穩了。另外一些關鍵問題是:這么多的系統要確定先做哪個,再做哪個?第一個上線的范圍是多少?這些業務的 流程是否非常清楚?這么去要求業務是否靠譜?至于技術,雖然也很重要,但與業務的分析相比,絕對還是業務的分析更重要。如果選錯了順序、定錯了范圍,這個 系統的功能和性能做得再好、界面再漂亮,實際推進過程中也一定是阻礙重重。摸清規律再辦事,才能事半功倍。

  其實裂帛的經歷有個特殊之 處,公司的管理層至今都未必會意識到當時兩個人提前一年深入了解業務的重要性,大家看到的是我們在2011年開始大規模招聘了、開始研發了,然后第一個系 統就上線了,接著多個系統陸續上線了,大家認為這是習以為常的事情。實際上,如果不是提前一年的現場“臥底”,誰能保證業務的分析是靠譜的呢?如果在平行 空間里另一個裂帛公司也在2011年決定自行研發,失敗的地方可能就在這里,缺少了提前一年的業務臥底。這不是研發團隊技術水片高低的問題,而是具體問題 具體分析、理論聯系實際、實事求是,照搬照抄IT以往的經驗、別家的經驗,往往是要失敗的。

  從技術上講,電商的商家系統并不復雜,你可 以認為它就是一個MIS系統。當然與傳統ERP相比也有一些不同點需要注意,比如電商的系統可能涉及到與平臺的對接、訂單流程設計、退換貨流程設計、多平 臺的統一管理(這個其他家電商ERP也都做了),還有就是并發處理。有些電商ERP系統的性能比較差,數據量一大就扛不住,肯定都是數據庫并發訪問的問 題。我們一路上也做了好幾次性能優化,對業務場景進行拆分,系統解耦,數據庫做讀寫分離,垂直分片,用多級緩存,來保障系統的性能。

  裂帛的經驗能否對外推廣?電商的業務和流程能否標準化?

   我們的ERP系統,從上線到現在,已經經歷快4年時間了,一直在不斷地補充功能,適應各種新的業務的變化。因為我們是商家自研發,對商家自身的冷暖應該 算是很清楚的了,這里面也積累了非常多的業務經驗。比如去年我們做了快遞配送的智能優化,細分包裹的地區和重量、智能選擇價格便宜時效又快的配送商(各家 配送商的首重續重報價不一樣),根據模型測算,一年下來可以節省運費上百萬,系統上線后再跟配送商進行議價,誰的服務好價格優系統自動分配的就多,這樣又 為集團省下不少錢。

  在去年年底我們集團成立了一個軟件子公司,今后如果遇到業務類似的商家,可以考慮將業務經驗和IT系統對外輸出,實際現在的系統還是相當可靠的,歷年的雙十一,都沒有出過什么問題。去年雙十一,我們每天的發貨量是22萬單。

   電商的業務、流程和作業除了供應鏈可能各有不同,在銷售端、平臺合作模式、訂單處理、退換貨、倉儲流程上面,基本都是大同小異,是完全可以標準化的。簡 單來說,就是ERP(包括訂單、倉儲、財務)和B2C(包括手機端和呼叫中心),這兩塊肯定是比較通用,適合大部分電商商家的。

  目前, 裂帛和阿里也在進行一些這方面的合作。阿里最近在服務市場開辟了新的類目,主要是咨詢,這跟我們所能提供的非常吻合。裂帛在電商的發展中,積累了很多經 驗,無論是前端運營的玩法,還是各種作業的流程。當然,這些東西最終都體現在我們的系統里。我們的經驗和系統,是可以對一些傳統企業或有一定規模的電商商 家進行輸出的,目前做電商的難度越來越大,對業務咨詢和運營經驗的需求可能更大一些。我們能幫到阿里平臺上的傳統企業,阿里也會幫我們做一些推廣宣傳。

   商家自建系統的模式,最后怎么走,我們也認真探討過:我們認為公司業務的核心系統,還是要掌握在自己手中,外圍系統像OA、HR之類的就無所謂了。對于 IT團隊,當系統研發大部分完成的時候,的確不需要那么多人了,可是我們一直認為團隊是最重要的,所以我們成立了軟件公司,可以同時接觸一些外部項目、嘗 試更多發展的可能。一個公司要在主營業務之外再開辟領域有所發展是比較艱難的,因為可能會與主營業務沖突、至少也得給主營業務讓路吧,這也是很多大公司無 法創新發展的原因,在一撥浪潮過后,很多公司就悄悄隱退了。

  要走到這一步,需要公司管理層的認同,一路上也可能遇到思維轉變的挑戰,很 早以前我們就曾經探討過,去年終于開始跨出這一步了。實際我們從今年1月份開始,就有外部的咨詢項目收入了。我們輸出了一些IT技術和電商的經驗,客戶反 饋非常有幫助,同時,其實我們的成本是不高的,只是少量的時間,主要是靠以往積累的經驗。我覺得這樣的業務,對集團來講也是非常妥當的。這樣,集團保持這 一支團隊的成本會降低,同時組員們還能繼續不斷學習、得到成長,那會是一支有戰斗力的隊伍。

  這樣我們也可以繼續IT人的夢想,希望未來能夠開發出創新的能讓人眼前一亮的東西。在移動互聯網迅速發展的今天,IT的價值應該不僅僅是一個支撐,而是可以在業務創新、快速反應、營銷前端發揮更積極的作用。

  總 結

   我自己總結,做電商,在過去幾年中,實際遇到的問題先后是:1)訂單處理及倉庫發貨;2)供應鏈問題;3)數據,客戶,流量,精細化運營;4)營銷,如 何活下去,如何做得更好,如何做O2O,現在這方面是各有各的做法,不能一概而論,別人的做法也無法直接復制,別人的長處你未必具備的。“實事求是”非常 重要,從實際情況出發,認識事務的本質,尋找最適合自己的路。


閱讀延展


? 国模av无码精品,亚州囯产日韩无码,久久久人妻无码系列免费,国产一级无码强奸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