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奈兒、LV紛紛開玩快閃店 既博眼球又拓展新客戶群休閑
宣布進軍電商的香奈兒還是如此讓人覺得難以琢磨——毫無征兆地玩了一次很成功的觸網,那就是和知名電商net-a-porter頗特女士做了一個大膽嘗試——將全新還未在精品店上線的“Coco Crush”高級珠寶系列,放到了網絡渠道銷售。重要的是,這個線上精品店是限時存在的,從4月15日一直賣到5月6日,一共三周時間,也被稱為“快閃店”。結果第一天就賣空了一大批,都是補貨的節奏。
香奈兒、LV
大牌紛紛開玩快閃店
香奈兒的成功,其他品牌也看到了。于是,LV也謀劃出手。為了秋冬系列的首發,LV宣布將和巴黎非常著名的概念店Colette攜手打造一間快閃店,存在的時間也僅是一個月不到——6月22日持續到7月18日。
這家店鋪將會出現在Colette概念店的二樓,將陳列全球首發LV2015-2016秋冬男裝系列中,特別選出的受到英國藝術家Christopher Nemeth作品啟發而設計出的單品。
這也是LV歷史上第一次將整個男裝系列中每一品類的產品在自營專賣店之外的店鋪銷售。到時候Colette店鋪櫥窗也將是為這次合作而設計——這將是 一個打開的珠寶硬箱形態的櫥窗,硬箱內展示這一系列中的成衣、皮具、配飾、腕表、以及一雙專為這家快閃店獨家發布的限量款 “Twister” 帆布網球鞋。
為了博眼球
更為拓展新客戶群
“快閃店”這個形式早在2003年就誕生了。當時,市場營銷公司Vacant的創始人Russ Miller幫助鞋履品牌Dr.Martens在紐約開設一間快閃店,只賣限量款商品,并和房東約定商品售罄后關門。
2004年,日本設計師川久保玲為她的品牌Comme des Garcons改造了柏林一家舊書店,開了1年的快閃店。之后,Comme des Garcons讓快閃店陸續出現在巴塞羅那、赫爾辛基、雅典等這些在時尚圈看來不是重點的城市。
去年,Marc Jacobs也做了體驗。他們為其香水產品做的紐約店不賣東西,而且只開3天,讓顧客修指甲、聽音樂和看新品,如果想要商品,就得出賣你的“社交資源”了 ——在自己的社交媒體中上傳店鋪照片來換取香水、項鏈等產品。3天后,快閃店關門了,那些照片卻依然留存在社交網絡中……而香奈兒和LV也不是第一次這么 做了,去年他們分別在倫敦和香港做過類似店鋪。
當然了,不是所有的“快閃”都有好效果。“這是給顧客一種稍縱即逝的感覺,讓人有新鮮感。對一些新品牌來說,如果一開始抓不住眼球,那基本就是失敗。 而知名品牌如果不做得比常規店鋪出眾,也很難有值得的效果。”一位業內人士說,“不過當下的經濟環境下,快閃形式最被大牌看中的還是拓展新客群的作用,甚 至即時銷售都不是最重要的。因為開新店成本太大,這是一種很劃算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