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重塑紡織服裝行業 做一件成衣只需20秒行業
山東省今年提出,開展“互聯網+紡織服裝”行動,推進紡織服裝智能制造、結構優化、市場開拓、品牌發展、創新提升,逐步實現從紡織大省向紡織強省的跨越發展。
近日,2015山東紡織服裝展示展銷會在濟南舜耕國際會展中心主會場開展。記者在展會現場感受到,互聯網技術正在逐漸重塑紡織服裝行業傳統的工業經濟模式。
紅領集團工作人員展示網上下單系統。消費者通過該系統可以實時下單,私人定制自己設計的服裝。
大數據庫:滿足客戶99%個性化需求
定制一套西服,國外的制衣店通常需要三個月才能交貨,而在青島紅領,只需七天就可以做好。這是如何做到的?
在紡織服裝展示展銷會的紅領集團展區,濟南市民于先生通過一臺平板電腦登錄紅領的客戶端,自主設計理想中的西服。風格、面料、色系、花型,搭配起來有上千種選擇,令于先生目不暇接。在深度設計環節,包括紐扣、里料、鎖眼線色、刺繡設計都可以實現個性化的私人定制。
紅領展區工作人員夏月粉說,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會隨同尺寸數據一起錄入下單系統,經過自動匹配立即生成訂單進入生產執行程序。
這個過程在普通服裝企業需要45個小時,而紅領幾分鐘就能完成,訣竅在于他們擁有一套萬億級的大數據庫系統。這套系統囊括十多年來積累的幾百萬個消費者人體數據和服裝版型數據,能滿足全球客戶99%的個性化需求。
紅領將西服生產分解為300多道工序,每道工序都配有一個小電腦,工作人員將卡片在電腦上一刷,就知道在這道工序上該做什么。
“我們員工在互聯網端進行工作,智能卡片伴隨布料走完300多道工序,一件個性化衣服就做成了。”紅領集團企劃部經理江偉說。
3D電子試衣:7秒鐘觀看真實著裝效果
站在一間試衣間大小的屋子里,僅7秒鐘,李女士的身型數據就被掃描進了電腦里,并形成了一個與自己等大的3D卡通人模。她可以通過觸摸屏對其進行360度旋轉,能隨意給3D人模進行換裝與搭配,觀看真實的著裝效果。
“3D卡通人模與真人的尺寸,系統誤差在5毫米以內。”和鷹機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項目經理李豪告訴記者,“這就是3D試衣系統,我們稱其為‘時尚顧問魔鏡系統’。”
統計數據顯示,中國的線上退衣率為35%至40%。線下的3D試衣系統可以根據掃描的數據提供合身的衣服型號,真正實現“量體供衣”,讓消費者在線上下單購衣心里更有底,同時為電商解決了線上退衣率居高不下的難題。
和鷹是一家服務制造型的企業,不僅是3D試衣間,它還能提供完整鏈條的服裝數字化設備,成為其他服裝企業工業4.0智能制造方案的解決商,形象地講就是“生產智能工廠的工廠”。
和鷹展區的工作人員葛麗介紹說,傳統的流水線通常需要半天才能做出第一件成衣,而在他們的智能流水線上,20秒就能做出第一件成衣,然后就每隔四五秒再出下一件,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
農民賣服裝:一天發單8萬件
丁樓村300戶家庭有280戶開設淘寶網店,占全村總戶數的90%以上;400余戶的張莊村,全村80%以上的人員從事網絡營銷……在菏澤曹縣大集鎮,有6個服裝“淘寶村”。
包括大集鎮的農民電商在內,在本次紡織服裝展示展銷會上,好品山東作為第四方網絡營銷管理服務平臺,將省內430家紡織服裝電商企業匯聚起來,與阿里巴巴等國內知名電商平臺實現鏈接,打造“永不落幕的展會”。
在大集鎮的服裝電商展區,記者并沒有看到電商企業的負責人。大集鎮淘寶產業辦公室主任張慧解釋說,該鎮農民電商的主要產品是演出服裝,占到淘寶該品類八 成份額,現在六一兒童節前夕正是他們一年中最火的旺季,銷售額能占到全年的三分之二,5月20日一天就發出了8萬單快遞件。“這些老板們現在太忙了,實在 抽不出空過來。”
大集鎮是傳統的農業鄉鎮,有兩個省級貧困村,付海村是其中之一。該村2013年村民人均年收入三四千元,而在政府的引導下搭上電子商務的快車后,外出打工的青壯年陸續返鄉創業,2014年村民人均年收入達到五六千元,脫貧人口400余人。
“生活水平越高,演出服裝市場越好。”張慧告訴記者,大集鎮過去服裝生產都是小散亂的家庭作坊,自2013年政府開始扶持,現已注冊服飾公司157家,并產生了銷售額過千萬元的電商。
張慧說,大集鎮2014年全年電子商務銷售額5億多元,預計今年六一就能超過5億元,全年能突破8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