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氣墊粉餅到咬唇妝,日韓美妝何以引領世界潮流?國際
時尚媒體 BOF 發布了一篇深度報道,它說因為亞洲消費者的苛刻要求,日韓美妝產品已經引領世界潮流。
蜂毒、驢奶這些具有異域特征的材料正在越來越多地被用到亞洲的美妝產品中。
盡管西方的美妝品牌一直是美妝發展的沃土,但亞洲品牌正變得越來越主流。據 BOF 報道,亞洲正在掀起一輪美妝革新。我們從這篇相當有趣的長文章里摘取了一些事實和觀點,分享給你。如果你想看全文,請點擊上一句附帶的超鏈接。
歐瑞咨詢預測,到 2019 年,全球美妝產品的收入有 80% 都來自亞洲,而中國將會占所有增長率的 75% 。
“亞洲的美妝品牌在向整個市場引進新的概念性產品同時,在國外的市場也發展得挺好。”歐瑞咨詢美妝和個人護理研究員 Nicole Tyrimou 說。
西方的美妝市場長期受日本的美妝的影響,如今也看重來自中國和來自韓國的護膚產品,比如 BB 霜、精華、 提亮霜、抗衰老產品和淡斑產品等??梢钥吹?,SUQQU入駐英國百貨公司 Fenwick,資生堂入駐英國的高級百貨公司 Harvey Nichols,愛茉莉太平洋的產品也去了美國的時尚百貨商店 Nordstrom,SK-II 登陸了倫敦哈羅德商店。

“韓國和日本一直是美妝產品革新的源頭,當然也是因為亞洲的美妝消費者的’苛刻’要求,這是亞洲美妝發展迅速的驅動力。”法國《哈羅德》雜志的編輯 Jan Masters 說。
日本是美國市場之后的第二大的市場,日本女人花在美妝產品上的錢比在其他上面的多。日本在全球美妝市場,尤其是護膚市場上有深遠的影響。
亞洲能在美妝產品上有革新的動力其實與亞洲人的審美有很深的關系。歐洲和美國的消費者和亞洲消費者對“皮膚好”這件事的觀念很不一樣。在西方,如果沒有皺紋、疤痕,這就已經是好皮膚的典范。但就亞洲社會的審美來看,好皮膚的不二準則是沒有皺紋而且還要看起來很水靈,因此,保濕和除皺產品就很受歡迎。
中國、韓國、日本的女性消費者都很關注皮膚保養,她們在購買護膚品的時候可能是成套地買 4 到 5 種產品,但是西方的客人更多的是單個購買,她們都想做護膚品專家——確信購買她們懂的產品。
亞洲的美妝不斷壯大的同時,西方的美妝生產商感受到了來自亞洲的威脅。
蘭蔻是向韓國化妝品取經的一個西方品牌。“去年我去了韓國,看到韓國市場在化妝品上的先進的理念和技術讓我很吃驚。”蘭蔻的創意總監 Lisa Eldridge 在 BOF 的這篇報道里說。在那之后,她將她的感觸付諸實踐了。“蘭蔻也做了氣墊粉底。我們是第一個用韓國化妝品理念做產品的西方品牌。”她補充說。
當然,蘭蔻并不是唯一一個到亞洲來找靈感的西方品牌。就在 4 月份,紐約著名的美妝品牌 Bobbi Brown 正式啟用金秀賢做代言人,這也是 Bobbi Brown 請來的第一位亞洲代言面孔。
亞洲的美妝市場對西方影響不僅是產品上的,審美觀念也伴隨著產品本身進入了西方的主流社會。韓國流行“咬唇妝”后,露華濃還推出了“咬唇妝”的唇妝產品線。

成立于 1945 年,韓國最大的化妝品生產商愛茉莉太平洋集團是西方美妝市場最強大的競爭者之一。集團旗下共經營了包括蘭芝、雪花秀、伊蒂之屋等 26 個美妝品牌。這家全球第 14 大的化妝品生產公司的下一步計劃就是擴展美國市場。愛茉莉太平洋在美國的渠道鋪展得很快,在美國百貨商場 Bergdorf Goodman 和 Neiman Marcus 都有店鋪,在 Target 商場有超過 750 個店鋪。
但亞洲的美妝品牌要漂洋過海并不容易。
“進入西方市場有一個很大的挑戰是拿到一些許可證,比如關于配方的規則。”日本的佳麗寶在 BOF 的這篇文章里表示,“對于美國市場來說,大部分是因為顏色方面的準則讓我們進入有困難。”
盡管如此,大部分的專家一致認為亞洲的頂尖美妝品牌將會繼續影響西方的美妝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