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馬、聯邦三禾等23家企業獲“2015年全國紡織行業質量管理示范單位”稱號 休閑
近日,由中國紡織工程學會標準與檢測專業委員會、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檢測中心聯合主辦的“2015全國紡織服裝標準與質量管理論壇”在上海召開?,F場還進行了“全國紡織行業智聯管理示范單位”頒獎,共有18家面料企業和5家服裝品牌獲獎。
中國紡織信息中心副主任伏廣偉,中國服裝協會專職副會長楊金純,上海市工商局消保處處長劉廣琴,以及紡織、服裝、質檢等領域的嘉賓出席本次論壇。
論壇上,嘉賓們用最新的數據以及最真實的案例,詳細解讀了中國紡織服裝業對于品質的更高追求,和對中國未來智能化、全產業鏈化生產需求的切身感受和應對策略。
數據下的質量反思
“雙11”購物狂歡節剛剛過去,驚人的成交量背后有著需要紡織服裝業內人士深思的問題。“以低價打折作為主要賣點引起的搶購熱潮背后,是中國紡織服裝業 的產能過剩。從低成本加工到打折促銷并不是紡織服裝業的積極運作模式,如何真正適應‘互聯網+’,看清中國制造在互聯網時代應有的發展模式,是如今紡織服 裝企業發展的重點。”中國紡織信息中心副主任伏廣偉說,打折促銷無法激發紡織服裝企業的創新驅動力,專注于品質制造才是行業的真正出路。
“從今年1~9月中國服裝產業出口內銷數據中可以看出,出口呈現負增長趨勢,成本優勢持續下降,而內銷成為中國服裝產業的重要支撐。但1~9月,規模以 上服裝企業累計主營業務收入和利潤總額均出現增速放緩,據國家統計局統計,規模以上企業累計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5652.06億元,同比增長5.73%, 增幅較2014年同期減少3.28個百分點。”中國服裝協會專職副會長楊金純分析說,這表明市場需求疲軟影響了企業生產經營效益的提升。
雖然整體增長放緩,但企業感受差異較大,服裝產業的兩極分化逐漸明顯,大批量小規模低成本加工的服裝企業道路艱難,但部分擁有自主品牌的大型服裝企業正在逐漸引導國內市場潮流,歸根到底還是產品品質的問題。
全國各檢測機構和服裝企業的品質追求、嚴格自檢,都在逐漸步入良性循環的正軌,大浪淘沙,服裝企業需要嚴把自己的品質關卡才能在新一輪的洗牌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從上海市工商局消保處處長劉廣琴發布的上海市歷年服裝質量抽查數據可以看出,服裝抽樣合格率從2013年的68.5%逐漸提高為2015年的84.4%,服裝企業品控成效顯著。
而不合格項目主要集中在纖維含量不符實、標識標注不規范、色牢度不合格和pH值不達標等方面,這是未來紡織服裝企業自控的主要方向,也是本次論壇討論的主要問題。
通過國家質檢標準不是最終目的
眾多服裝企業以通過國家質量標準檢測為品控的最終環節和最終目的,殊不知,產品最終還是要交到消費者手里,只有保證消費者在使用過程中沒有質量問題,才是最終達標。
廣州尚岑服飾有限公司面料總工程師張明星為在座聽眾分享了一個案例,證明即使通過各項國家標準,產品依舊會發生不可預知的質量問題,只有企業內部建立完善的品質預控和風險管理方案,才能真正以品質打開市場。
“去年,我們開發了一款紅色格紋連身裙,投入市場10000件,僅一個星期就售出70%,但當時正趕上廣州一場大暴雨,隨后接連收到了幾起顧客投訴,反 映裙子存在色牢度不達標的問題,裙角出現了洗不去的暈色水紋。”張明星說,“當時我們拿著這款服裝再次進行干磨、濕磨檢測,發現都達到了國家一等品檢測要 求,于是詳細了解了顧客當時服裝出現問題的前因后果。發現,大雨后她的裙角被打濕,當時她并沒有洗,而是直接將服裝懸掛晾曬,干后就出現了水紋。這個問題 為我們的品控流程敲響了警鐘。”
建立從衡量何為品質風險,抓住品質預控點,到檢測方法的設定,到生產標準的確定繼而貨品跟進,再到追蹤消費者得到質量反饋,完善品質預控點,才是服裝企業自控的一個良性循環。
隨后,勁霸男裝(上海)有限公司實驗室經理伍中平分享了自己通過多年實驗完善國家質量監測辦法的經歷。2013年,勁霸男裝在上海成立了夾克研發試驗中心,針對夾克的物理、化學性能進行測試。
隨后發生了褲類產品因起毛起球產生大量退貨事件,勁霸男裝從專賣店緊急召回52條褲子進行測驗,發現用國家規定的圓軌跡D法進行測試絕大多數都達到3級,屬合格產品。
本著為顧客負責、以品質立企的原則,伍中平對圓軌跡D法本身產生了懷疑。他開始用同一條褲子測試兩臺圓軌跡D法測試儀,發現每次測試結果都不盡相同,最 終得出該法無法把控面料起毛起球性的結論,通過大量實驗確定改型馬丁代爾方法與標準羊毛磨料摩擦2000次的測試方法,并將這一研究成果分享給大家。
對于顧客服務的再度完善
產品的標識如今還存在著如纖維含量標注有誤、功能性介紹不規范等問題,但有一點經常被服裝企業和檢測機構所忽視,就是水洗標的洗滌方法標注有誤。
上海蘭貝爾衣物救治中心是對干洗后出現問題的服裝進行挽回式處理的專業機構。“我們最常遇到的情況就是,當干洗店按照服裝水洗標上標注的洗滌方式,對服裝進行清洗后出現各種諸如纖維斷裂、衣料皺縮、面料硬化、串色染色等問題。”上海蘭貝爾衣物救治中心總經理王雪峰說。
王雪峰首先對服裝洗滌標識和洗滌辦法進行講解,隨后提出了近幾年服裝洗滌標注與產品性狀不符的多個例子,呼吁服裝品牌商從產品設計開始就將洗滌方法考慮進去,從而實現對消費者的高度負責。
部分本土服裝業還沒有將品控貫徹到服裝設計生產的方方面面,而在新消費時代,消費者的需求被逐漸放大,只有全面滿足消費者的需求才能建立完善的品牌信譽。
與此同時,互聯網正在將產業鏈上下游的每個環節和消費者緊密聯系。伏廣偉綜合自己近年來的所見所感,為在座觀眾暢想了互聯網時代下的紡織服裝消費。
浙江萬姿布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顧廣明也在論壇上提出了“直通消費者的面料品質管理”的觀點。“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除了面對銷售業績增長的壓力,我們也 需積極應對不斷增加的客訴,與客戶一起溝通面料標準。在實際的客訴處理中也有著關于面料標準解讀的不少爭議,這不僅僅是面料商和品牌商之間的矛盾,我們應 該認識到面料品質管理的真諦是直通消費者的需求。”
建立一套貫穿始終的質量控制反應流程,擁有一本有據可循的客訴案例處理手冊,是每個紡織服裝企業未來管理的重要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