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是Dior的御用造型師 他的成名經歷就是一部中國美妝發展史觀點

全球時尚品牌網 / 鬼手 / 2016-01-19 16:59:09

  從化妝品柜哥到秀場造型督導,Andy Koh 入行三十年來所走每一步都踩在亞洲美妝行業變遷的節點上。

  圖片來源:Dior

  一場時裝秀能引起圍觀者注意的,除了衣服,通常就是模特,T臺布置甚至秀場音樂。關于模特臉上的妝容,你總是很難在媒體報道上找到太多的描述。于是乎相比起時裝設計師,如非行內人,化妝師總是一個很神秘、外界知之甚少的角色。

  Andy Koh 就是這樣的一個角色。12月末,Dior 在北京復刻了 2016 春夏系列大秀,模特干凈透明的妝容和簡單別致的馬尾,便是出自 Andy Koh 的工作室 Andy Creation 之手。

  復刻秀上共有 35 位模特,給她們上妝上發的造型師人數超過 60 人。這樣的規模對于國內化妝團隊來說極其不易——他們人手拖著工作專用的大號、甚至超大號行李箱,里面裝著粉底液、保養品、刷具、唇膏、大小剪刀等化妝工具,外加眼藥水、創可貼之類的救急物件,重量逼近 20 公斤。

  Andy Creation 的每位彩妝師需要負責 1-2 名模特,聽上去似乎很輕松,但實際工作卻是無比細碎繁復。

  “造型師需要在燈光、秀臺上觀察模特妝容是否過油或暗沉,而最終把關的品牌創意總監有時只能在開秀前的十來分鐘結束媒體采訪為每位模特把關。” 大秀過去半個月,Andy Koh 可以很從容地坐在工作室的黑沙發上回憶這一切。

  來中國已經20年,出生在馬來西亞的 Andy Koh 進入彩妝行業純屬偶然。“我們家里的三個孩子都領養自不同的家庭,家中條件不太理想,我母親總認為鐵飯碗很重要。”

  Andy Koh 的確有認真踐行過找一份鐵飯碗的家庭愿望。他在建筑公司上過班,做過華語老師,也做過銀行柜臺。但命運在 1985 年發生了轉折,在日本化妝品高絲(Kosé)上班的同村鄰居極力建議他去到該公司試做化妝師。

  半個世紀前的 1960 年代,從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緩過神的日本美容產業開始興起。除了資生堂、佳麗寶 (Kanebo) 等老牌化妝公司之外,小林孝三郎創辦的高絲成為業內新星。它不光在日本推行了首個專賣店系統,允許店家獨家經銷高絲產品,還為高端產品線冠上了 La Bonne 之類帶有法國意味的名字,以便在東南亞地區編織“時尚巴黎夢”。1972 年,馬來西亞高絲公司正式成立。

  “什么賺錢就做什么吧。”就這樣,Andy Koh 成了馬來西亞第一位化妝品公司的男職員。與之前每一份工作都會有諸多磕磕碰碰不同,他發覺自己在日本培訓時如魚得水。

  Andy Koh 告訴自己:“我選對了行業。”

  1995 年,Andy Koh(二排,右一)與馬來西亞名模合影

  1995 年,Andy Koh 收到法國一家化妝品牌的工作邀請,決定轉戰化妝品行業不過才剛起步的中國內地。

  1990 年代初期的中國,化妝只是個剛剛開始普及的概念,在商場一層流行的還是如今式微的羽西、鄭明明等品牌。盡管 1994 年,中國的美容化妝品市場規模已經達到了 25 億美元,但當時市面上的彩色時尚雜志只有 Elle 一本,其余都是黑白兩色,Andy Koh 想要一本時尚雜志,還要托朋友從香港帶來。

  在中國的工作進展緩慢,打開局面是 1997 年的事了,在那一年 Andy Koh 來到露華濃的商場柜臺擔任導購。

  不同于 2013 年鎩羽而歸退出中國市場的那個露華濃,在 1990 年代的中國商場,這個美國品牌總能搶占很好的位置,由名模辛迪•克勞馥(Cindy Crawford)代言的不脫色唇膏勘稱當時的時代經典。中國市場不缺躍躍欲試的女性消費者,可她們不知道如何挑選、如何使用。Andy Koh 發現一旦給出專業指導后,柜員介紹什么她們就會買什么。單價幾十元的露華濃,他一天的銷售額都能做到數萬元。

  之后中國的化妝品市場就像進入了快車道。2000 年,大舉進攻美容領域的奢侈品牌 Dior、Givenchy、Chanel 早已將雜志彩妝版面、戶外廣告、百貨柜臺等最優資源收入囊中。就在那一年的年底,Andy 順勢跳槽進入 Dior。他的工作主要分為兩部分:培訓亞太地區的化妝師,以及將國際流行妝容中國化——比如煙熏妝改為小煙熏,黑色線條弱化為咖啡色,眼妝和唇妝只突出其一。

  最近 10 年,各個品牌開始致力于捕捉全球扁平化趨勢帶來的各種商機,其中中國成為熱門掘金地。歐睿咨詢數據顯示,中國 2015 年的彩妝市場已經達到 233.95 億元,幾乎是十年前的 3 倍。而美妝行業的參與者也變得越來越復雜——連小學生都可以通過視頻教人化妝,電視節目的達人老師層出不窮。

  但不得不說有時候占得先機非常重要,而 Andy Koh 用耐心等來了中國彩妝行業的好時候。2008 年 Andy Koh 也結束了過去單槍匹馬工作的狀態,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目前工作室簽約的造型師有 40 多位,例如周迅御用造型師 Yooyo。

  2010 年,紐約時裝周的贊助商美寶蓮派出了首支奔赴紐約“前線”的中國彩妝隊伍,而 Andy Koh 是那次美寶蓮的特約彩妝師。有了兩年紐約時裝周的后臺經歷后,Andy Koh 先后拿下 Calvin Klein、Chanel、愛馬仕等國際大牌的秀場造型合約。

  久居后臺的造型師并非時時刻刻都處在神經緊繃狀態,可一旦碰上跨秀名模,就存在無窮變數,十分考驗造型師的應變能力。

  Andy Koh 至今還記得剛剛走完 Alexander Wang 時裝秀的劉雯趕到下一場后臺時距離開秀僅僅 15 分鐘,頭上還頂著上一場的“油頭”造型。結果,十來位工作人員把她一把抓來后用礦泉水替她洗頭,吹干之后立馬上妝上發。等她換完衣服之后,造型師就趕緊開始抹腿、遮疤。

  但造型行業高度依賴時尚品牌的經營狀況,從 2014 年開始,秀場造型需求一下子放緩了。在全球范圍內遭遇銷售額下跌的奢侈品行業開始小心地打理每一筆支出,舉辦時裝秀也越發謹慎。

  盡管秀場入賬不再像過去一樣輕松,連續幾年征戰時裝周的 Andy 發現自己其實捏了手獨家好牌——后臺探秘,一方面滿足人們的窺探欲,一方面給合作品牌提供附加值。為了與如今遍地泛濫的時尚公眾號、KOL 區別開來,Andy 試圖用微信化語言描繪彩妝行業。例如后臺是如何寸土寸金、模特走秀服裝是如何標記擺放、走秀模特的妝容用到了哪些化妝品等等,出席嘉賓的造型也是他的點評內容之一。

  但除了經營自己的工作室,與明星以及時尚品牌合作,Andy Koh 還沒想好更多把自己名氣變現的方式。另一位知名的造型師李東田,則還有連鎖造型機構“東田造型”和健身房“東田健身”等其他生意。

  對于這些其他生意,Andy Koh 的態度很謹慎, “化妝品公司想要和我合作出彩妝品牌的話,如果我有這個能力而且是國際品牌,我就會考慮。如果不是,我就等待吧。”


閱讀延展


? 国模av无码精品,亚州囯产日韩无码,久久久人妻无码系列免费,国产一级无码强奸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