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天謝地,意大利男人又找回了真正屬于他們的時尚觀點
“意大利式優雅,”意大利王室子弟 Antonio Rummo 說,“就是把小細節混搭在一起的本領,穿的衣服簡單、不張揚,體現出對面料材質、紋理和剪裁的尊重。”
在總理西爾維奧·貝盧斯科尼一邊執政、一邊上演 “bunga bunga” 性愛派對的年代里,粗俗而非優雅在意大利一統天下。貝盧斯科尼曾是意大利傳統文化價值觀的地獄,他在位的那些年就是對高雅智識與美學成就的長期民粹主義徹查,這些文化精髓定義了意大利的建筑、藝術、工業設計,尤其是 20 世紀的時尚。
如果你是通過總理小丑般的雜耍、或是五頻道《男人和女人》節目(“Uomini e Donne”,有身材肥碩的男人與橙黃膚色的女人競相設圈套的真人秀)這些文化糟粕來了解這個國家的話,你就很難相信曾經有過《甜蜜的生活》(La Dolce Vita)這樣的時代存在。2013 年影片 《絕美之城》(La Grande Bellezza)對逝去的世界發出費里尼式的慨嘆,而現實情況不就是這嘆息的前提嗎?
在這部奧斯卡獲獎影片中,主角 Jep Gambardella 的這種厭世語氣與意大利觀眾產生了共鳴。他身著淺色亞麻西裝游走于面目全非的羅馬社交場。文藝復興過去 5 個世紀,意大利是否已經只剩下菠蘿披薩和嗑藥的銳舞派對?
“在某個時候,我們不得不干掉大師,” 最近,米蘭的工業設計師 Carlo Borromeo 說,他指的是意大利歷史上無與倫比的藝術傳奇。“我們繼承了過去的巨額遺產,在后來某段路上,就得把它丟掉。”
意大利時尚記者 Angelo Flaccavento 用“慢性毒害”來形容這種情況。雖然正在發生,但這并非是不可逆轉的過程。當然了,在貝盧斯科尼時期成長起來的一代人,可能已經穿上尖頭鞋和牛仔褲了。這就像生在“便裝星期五”的美國男人們,突然發現了細絲針腳和牛津鞋這類神奇的東西,于是乎,越來越多意大利男人開始去探尋自己國內的男裝傳統。

設計師 Borromeo 在家里。
“舉個例子,現在的小孩子都風度翩翩的,”30 多歲的 Borromeo 說,“他們在傳統服飾中探索,用自己的方式來改造、變花樣。”
去年夏天,Flaccavento 在佛羅倫薩馬里尼博物館(Museo Marino Marini)策劃舉辦了一場展覽,獻給尼諾·切瑞蒂(Nino Cerruti)的個人衣櫥——這位 85 歲的男裝設計師是意大利式男性優雅的典范。令 Flaccavento 感到意外的是,展覽取得的最大反響居然來自年輕人。
“那是極大的反響,”他最近在米蘭的電話里說,“每個人都被深深觸動,切瑞蒂的造型居然這么現代、優雅,令人耳目一新,又一點不招搖。”
切瑞蒂的著裝風格強調流暢線條、柔和色調,還有悠久服裝傳統締造的精致剪裁工藝。佛羅倫薩男裝展(Pitti Uomo)每年舉辦兩次,吸引多達 1200 個參展商和 3 萬多買家前往佛羅倫薩。近年來,在這里吸引眼球的卡通式裝扮與切瑞蒂的造型水準簡直相差幾個光年。
這些在佛羅倫薩周圍昂首闊步的人,帶著獵鹿帽,留著 Gabriele D'Annunzio 式胡須,或穿著德比鞋,披個歌劇院披風,放到 Instagram 上,叫他們“孔雀”都不夠準確,索性叫“笨蛋”吧。
“Pitti 完全變成了馬戲團,” Flaccavento 說,“讓人很難過,但這是事實。”
Raffaello Napoleone 是佛羅倫薩交易會的舉辦方組織 Pitti Imagine 的主管,他說:“在很長一段時間里,東西都很難看,”——他指的是貝盧斯科尼時期。“逐漸地,這種情況開始好轉。”

Gianmaurizio Fercioni 在米蘭 Brera 地區,他的刺青工作室和家坐落在此(右側)。
另一種時尚風格的化身,越來越多在 Pitti 和歐洲時尚之都出現了,像意大利品位另一變種的繼承者??梢园阉胂癯梢晃淮┲鲜兰o 20 世紀那不勒斯裁縫做的柔軟西裝的男人,這些裁縫曾經被親英派的客戶們送到倫敦薩維爾街去偷師。
想象他是個在米蘭街頭的男人,輕輕擦亮的系帶皮鞋體現出了精心的養護,而這與攝影迷的社交媒體內容沒有半點關系。想象他是 Borromeo 這樣的男人,他避開大衣,更喜歡穿夾克衫或馬甲,與領帶相比,他更偏愛絲巾,他似乎有意大利人特有的一種本事,敢穿彩色的褲子——曾經只有菲亞特繼承人 Gianni Agnelli 和有名的花花公子才會穿。
Agnelli 的名字在這里很值得一提,因為一提到意大利的活衣架,他的形象會自動跳出來。眾所周知,他那個很有媒體緣的孫子 Lapo Elkann 繼承了祖父的衣櫥。在那個時代,Agnelli 就像是 Instagram 這種現代公關機器打造的時尚潮人,和 Nick Wooster 差不多。
而人們最熟悉的 Agnelli 式風格——穿 Tod’s 靴子左腳不系帶,腕表戴在襯衫的一個袖口上面,領帶掛在套頭衫外——都被認為是真正的優雅。
按照著名的公式(“少即是多”,譯注),如果說優雅是一種婉拒的話,那么一群男人就足以把它解釋清楚了。其中有設計師 Stefano Pilati,他曾在 2013 年加入 Ermenegildo Zegna,深入了解品牌的匠心傳統和每季意大利男裝的歷史;還有造型低調休閑的工業設計師 Borromeo;或是知名米蘭刺青藝術家 Gianmaurizio Fercioni,他華麗刺青作品的靈感來自“肯特公爵、溫莎公爵和可可·香奈兒”等人的素凈風格;再比如 Flaccavento 這樣的人,通過觀察祖父那一代西西里島小鎮居民來學穿衣。
“意大利式優雅,”意大利王室子弟 Antonio Rummo 說,“就是把小細節混搭在一起的本領,穿的衣服簡單、不張揚,體現出對面料材質、紋理和剪裁的尊重。”

Guglielmo Miani,Larusmiani 服裝公司的 CEO,位于米蘭 Camparino。
這種本領,很可能與過去 5 個世紀的其他西方美學成就有共同的基礎:那就是文藝復興,Bonnie Clearwater 說,她是 NSU 藝術博物館(NSU Art Museum,位于佛羅里達州羅德岱堡)的總監和主策展人。
“在意大利,人體是所有設計的中心;這是人文主義,人的形象在人文主義中永遠是關鍵,” Clearwater 說,她策劃了展覽《Bellissima:意大利與高端時尚 1945-1968》(Bellissima: Italy and High Fashion 1945-1968),展覽將在下個月開幕。
設計師 Brunello Cucinelli 在最近一封郵件中寫道,“我得說,在外旅行時,我總能感知到人們對美麗的、受人敬仰的意大利美學的偏愛,而這種審美在國內正經歷著國民與經濟上的復蘇。”他還補充說,他觀察到了,在意大利國內,更精致的美學傳統格調在復活。
Guglielmo Miani 想到了個例子,他是 Larusmiani 服裝公司的 CEO,這家公司在 20 世紀 20 年代由他的祖父創立。“對任何事物而言,看起來過分或者用力過猛的,基本就是錯的,”Miani 說,他算是你能遇到的紳士里,穿著最無可挑剔的人了。
每一季他都有 15 套西裝和差不多數量的夾克衫輪換穿,還要從 10 雙鞋和自己品牌的一堆定制襯衫中進行挑選,盡管如此,每天早上他造型的時間都不會超過 10 分鐘,Miani 說。而且本該如此。
他遵循的原則是“把你喜歡的單品組合起來,不用考慮太多,”Miani 說,“關鍵是了解必要的原則和元素,然后把它忘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