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M 的最新設計師聯名,來自爆款制造機 Kenzo休閑
除了潮牌,你可能還真想不出什么詞來形容 Kenzo。
每年 H&M 都要與大熱的奢侈品牌推出合作系列,尤其是最近兩年 Balmain(2015 年)、 Alexander Wang (2014 年,彼時王大仁還是 Balenciaga 的創意總監)的合作款都特別火熱,一發售即遭到哄搶,二手轉賣市場上的價格也居高不下。
最近 H&M 剛剛宣布了接下來設計師聯名的計劃,要和法國品牌 Kenzo 攜手,推出男女服裝、配飾系列,將于今年 11 月 3 日在全球精選門店及線上開售。年年火爆的保留節目,這次又拉來了“爆款制造機” Kenzo,可以想象即將帶來的搶購熱潮。

H&M 官方發布了一段短片,各色豹紋的、熱帶風情的場景看起來很妖冶、大膽。 H&M 的設計總監 Ann-Sofie Johansson 則表示:“Balmain 的設計迷人、性感,但這次(Kenzo)則充滿活力、年輕有趣”。
其實這次合作,有不少看點。作為 LVMH 旗下品牌,這是奢侈品集團 LVMH 首次與 H&M 的合作,如果“試水成功”,不難想象 LVMH 旗下眾多品牌與快時尚的進一步合作,比如早前就有過的 Givenchy 和 H&M 聯名傳言。
不少人聽到 Kenzo 的第一反應就是虎頭、眼睛刺繡的衛衣——這些從時裝周街拍到淘寶都是當之無愧的爆款,但實際上 Kenzo 變“潮”、年輕化都是最近幾年才開始的事情。

圖片來自WWD
上世紀 70 年代,日裔設計師高田賢三(Kenzo Takada)的個人品牌 Kenzo 在巴黎一經問世,即憑借其高飽和度的色彩、艷麗的圖案和異域風情大受歡迎,東方元素與法式時尚的結合、各式面料和抽象印花的拼接都迅速讓 Kenzo 在巴黎時裝界異軍突起,被巴黎人喻為“時裝界的雷諾阿”。
到了 90 年代,高田賢三卻遭遇了各種逆境,好友離世、合作伙伴之間發生分歧、創作壓力等等,1993 年 LVMH 集團以 8050 萬美金將其收購,1999 年 Kenzo Takada 發布在 Kenzo 最后一場時裝秀便過上了退休生活,更多關注與藝術與設計領域。

2003 年 Antonio Marras 開始擔任 Kenzo 創意總監,延續高田賢三的設計風格,直至 2011 年 7 月,LVMH 集團決定由買手店 Opening Ceremony 的主理人 Carol Lim 和 Humberto Leon 搭檔擔任 Kenzo 創意總監一職,才把 Kenzo 重新拉回公眾視線,有了如今的摩登樣子。

Antonio Marras 在任時的作品(2005/ 2010 Kenzo)圖片來自:WWD
2002 年在紐約創立的 Opening Ceremony,短短幾年內就躋身最炙手可熱的買手集合店,吸引了眾多忠實粉絲。這家買手集合店一年以一個國家為主題,呈現全球各地優秀但尚未成名的新銳設計師作品,將其引進美國,其中像是王大仁、Proenza Schouler 等目前已大紅大紫的品牌和設計師都在未出名之前與 Opening Ceremony 合作過。
如果你去過 Opening Ceremony 的店鋪,你大約不會奇怪 Kenzo 那種充滿視覺化的設計風格。兩者熱烈而街頭的氣氛如出一轍。

Carol Lim 和 Humberto Leon
可能因為有 Givenchy 與嘻哈文化、哥特風格成功結合的案例在先,LVMH 集團想要為 Kenzo 注入新鮮血液的決心也愈發明顯,對于兩位現任創意總監,LVMH 看中的是他們的獨特的時尚品味和零售理念。LVMH 集團時裝部主席 Pierre-Yves Roussel 曾表示, Kenzo 需要一些“更有活力的元素,以此展現出一個新紀元”。
上任后的 Carol Lim 和 Humberto Leon 也不負眾望,像是前幾年推出的虎頭刺繡印花衛衣、眼睛、魚等形狀的刺繡圖案都成為了熱門,知名度有了大幅提升。即使如今依然能在 Kenzo 的設計中看到高田賢三標志性的印花和濃重色彩,更多的時候 Kenzo 的設計都有廓形更簡潔、更摩登的呈現,印花圖案也從抽象的熱帶風情轉為更具體的動物、花卉。也有人評價新時代 Kenzo 的設計背離了品牌最初的浪漫——不過,能救活一個品牌對 LVMH 來說才是最重要的,至于創始人是什么風格,這對大公司來說重要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