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媽咪申請IPO 副總裁衛達獨家回應利潤下滑質疑母嬰
在服裝行業普遍業績下滑的大趨勢下,十月媽咪通過多品類的運作,以及線上線下1:1的渠道規劃,試圖在這場戰役中扳回一局。
6月24日,十月媽咪發布IPO申請招股書,欲赴A股上市。消息一出,很多人將關注點聚焦在其雙雙下滑的收入和利潤數據。
公開招股書上清晰顯示,十月媽咪2015年度營業收入較上一年度整體下滑1%,營業利潤則下降了五成。在這樣的情況下發出明確的上市訊號,招來不少非議。對此,十月媽咪副總裁衛達獨家向電商在線回應,去年的收入和利潤下滑是受到中國傳統“羊年”的影響,孕產比例下降,很多母嬰品牌都因此遭受影響。
而羊年一過,十月媽咪今年上半年的營業收入已經有明顯增長,他們也正在嘗試通過布局孕婦護膚品等細分品類,加深全渠道的發展來進一步擴大品牌力。
他預測說,十月媽咪將于2017年上市成功。
竟是“羊”惹的禍?
十月媽咪的公開招股書顯示,其2015年度營業收入計27093.95萬元,相較2014年度27381.3萬元,總體下降1%;在營業利潤一欄上,2014年度達到近三年內的峰值3038.14萬元,而在2015年迅速跌落到1269.58萬元,總體下降了近5成。

是行業整體遇冷?其實不然。
相關數據顯示,中國孕產用品市場零售總額由2010年的313.2億元增長到2014年的492.3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達12.0%。中國孕產用品市場零售總額將在 2019 年達到992.6 億元,未來5年的年均復合增長率將達到15.1%。
整個孕產用品行業仍處于高速增長階段,市場潛力巨大。而十月媽咪此番遭遇“滑鐵盧”原因何在?

國家統計局不久前公布,2015年全國出生人口為1655萬人,比2014年減少32萬人。“國內市場會極大程度地受到傳統觀念的影響,2015年是羊年”。衛達表示,受到傳統觀念羊年不適合孕育孩子的影響,去年新生兒銳減很大程度影響到了行業的整體銷售。
事實上,這不是十月媽咪第一次“觸羊”。上一次羊年也就是2003年,在羊年和非典的雙重影響下,銷售以及凈利潤也出現下降。比起12年前,十月媽咪的應對措施已經成熟了不少,下滑1%是完全可以接受的,“期間還增加了化妝品等很多新品類產品”,以此刺激購買需求。
“羊年會直接導致孕婦數量減少,因此像十月媽咪這樣的孕產品類商家就會受到一定沖擊,相反,類似奶粉、輔食等品類受到的影響會小很多。”母嬰行業觀察表示,不同品類受到沖擊程度不同,隨著春節過后二胎政策的全面落實,母嬰產品市場需求量也在回升。孕婦護膚品品牌親潤COO坦言,“2016年很多孕產相關類目銷量有了20%以上的政策型增長。”
另一方面,凈利潤的下滑也跟管理費用的大幅增長有關,十月媽咪招股書顯示2015 年十月媽咪管理費用5181萬元,而2014年這一數據僅為3675萬元,同比增幅達40.98%。 衛達解釋說,管理費用的支出主要用于財務和管理方面的規范化運作,使得公司往更健康和透明的方向發展。

線上學優衣庫,線下學ZARA
目前,十月媽咪的主要銷售模式分為實體店(即線下)和互聯網(即線上)兩大類渠道銷售。其中線下部分采用了以直營銷售為主、加盟銷售為補充的模式;線上部分分為直營銷售模式(包括通過第三方電商平臺銷售,如淘寶、京東、唯品會等,以及通過自建“十月媽咪網上商城”銷售)、加盟銷售模式(即線上加盟模式)。

從財報數據可以看出,2014年和2015年十月媽咪線上、線下的渠道收入比例更趨向于1:1。
“這主要與我們對全渠道的規劃,需要線上線下互相融合有關,”衛達認為目前電商效率高、銷貨快,因此需要慢慢放大電商業務,但是線下依舊不能丟,要用作提高效果、質量,以及提升回報轉化率的途徑,因此線上線下相互平衡是最佳狀態。
對于如今炒得火熱的全渠道概念,十月媽咪似乎有些特立獨行。“我們一直采用線上線下兩盤貨的模式,線上我們學優衣庫銷售基本款,線下則學習ZARA”,衛達覺得,電商是以爆款、單品制勝的,電商方面出售功能性強的基本款,像防輻射服,而線下傾向于體驗和時尚感。
不少服飾商家都在說自己線上線下一盤貨,但衛達覺得一盤貨并不科學,對于傳統服裝企業,經銷商、加盟商、渠道的沖突會很難平衡,由于目標不同,實現目標的行動也往往不一致,甚至相互抵觸。
“我們覺得全渠道打通的是信息流和人流,體現在消費者的選擇渠道上,而不是貨品的全渠道打通,同樣的可口可樂在超市一個價,農村一個價,酒吧另一個價格,是因為渠道不同價格不同”,但是這樣的體驗只會被用戶詬病,因此衛達覺得全渠道的打通應滿足不同渠道用戶的需求,線上線下人群本就不同,更不應該混為一談。
“你買晚禮服會在電商買嗎,肯定會選擇線下,因為你需要試一下”,衛達解釋說,每個渠道賣的貨品都是符合渠道特點的。
搶食新藍海——孕婦用化妝品
根據易觀智庫 2015 年 7 月對中國一、二線城市 3,000 位女性(樣本結構為懷孕未生產:懷孕已生產:備孕=5:3:2)的問卷調查,37.67%的女性在懷孕期間會購買孕婦用化妝品;所有的女性均認為安全性是購買孕婦用化妝品的首要考慮因素;消費支出方面,201-400 元消費區間的女性占比最高,達到 47.35%,401-600元區間的女性占比也達到35.84%。
上述調查結果表明,目前我國孕產婦群體對孕婦用化妝品的消費意識還有待提升,孕婦用化妝品的未來市場增長空間較大。

而根據Frost & Sullivan的統計數據,中國孕婦用化妝品零售總額由 2010 年的8.2億元增長到2014年的14.2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達14.7%。 未來受益于中國經濟持續穩定增長、居民可支配收入提升、消費升級、女性家庭地位提升和愛美天性的釋放等有利因素,孕婦用化妝品產業將迎來高速增長期。前不久,母嬰垂直電商寶寶樹還投資了母嬰洗護品牌“植觀”,這塊市場不容小覷。

從十月媽咪招股書中可以看到,孕婦用化妝品系列承受住了市場的考驗,有較大的增量。從2014年收入1128.51萬元到2015年上升至1709.97萬元,占比從原本的4.12%增至6.31%。
與此同時,市場競爭越發激烈,一方面國際大牌開始涌入中國市場,另一方面國內細分的孕婦化妝品牌逐漸嶄露頭角,這塊看得見的藍海市場,十月媽咪會如何把握,還是需要時間的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