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第一瑜伽品牌Lululemon四年都沒拿下中國國內
而在社交媒體營銷上,Lululemon目前的成績也不怎么可喜。億邦動力網查看其官方微博發現,其賬號開通于2016年11月25日,粉絲數僅有2000多。這跟動則幾十萬、上百萬微博粉絲的Nike、Adidas沒法比,后來者Under Armour的官方微博粉絲也有29萬。
此外,Lululemon微信公眾號最近幾個月(2016年11月-2017年1月)的頭條文章幾乎都是幾千個閱讀量(最高6000多),且并非每天更新。對比同期,Under Armour微信文章閱讀量幾乎都在1萬以上,Adidas是數萬級別,Nike更是常有10W+。
藍海已變紅海 還有幾成勝算?
或許是意識到僅憑在天貓開個店就想撬動中國市場太過天真,Lululemon才姍姍來遲地開了三家內地線下門店。同時,它希望通過贊助本地瑜伽教練、舉辦社區活動等方式,讓更多中國消費者與品牌建立情感上的聯系。
不過,擺在Lululemon面前的挑戰顯而易見。
根據全球市場調研機構Mintel的研究數據顯示,目前中國大約有1000萬人參與瑜伽練習,并以美國的三倍速度在增長。2015年雙11當天天貓賣出18萬張瑜伽墊、15萬件瑜伽服,瑜伽用品總體銷售額同比增長101%,是所有運動用品中同比增速最快的分支。但瑜伽服飾這個行業在中國有著龐大增量市場的同時,也面臨著不可避免的激烈競爭。
除了Nike、Adidas、Under Armour這些國際運動大品牌之外,ZARA、H&M、優衣庫等快時尚品牌,維多利亞的秘密、南極人、浪莎等內衣品牌都紛紛參與競爭,還有一些本土新興的小而美瑜伽品牌也來勢洶洶。比如,2016年年底成立剛一年的瑜伽品牌Wake宣布完成2000萬元的A輪融資,hiyoga在“賣貨”的同時也不斷發力帶有媒體和培訓機構屬性的“瑜伽生活館”。
在這種競爭白熱化的情況下,市場正在不斷變化。根據公開資料,中國的瑜伽服飾市場逐步走入時尚潮流。優卡蓮CEO夏鵬程此前就指出,近一年來,人們對瑜伽服的追求,從三四年前流行的禪服,向運動、健身類型的服裝轉變;面料上,快干、彈力面料越來越受歡迎;色彩上,除了經典的黑白色之外,彩色印花尤其受到青睞。hiyoga創始人王強也談到,現在的瑜伽服將不再僅僅滿足課堂使用,很多人將瑜伽服帶入日常生活,成了一種時尚健康的標志。
相比而言,Nike、Adidas這些運動大品牌在中國扎根很深,擁有廣泛的用戶基礎和品牌知名度;ZARA、H&M等快時尚品牌則掌握著數量相當可觀的年輕一代消費人群;而Wake、hiyoga等瑜伽類專業品牌則憑借短視頻教學、直播、社交媒體營銷、建瑜伽館等本土化手段,快速占領用戶心智。而在中國踟躕好幾年到現在才開始真正行動的Lululemo,必須意識到風向已經變了,未來要怎么從這些競爭者手中搶走中國用戶絕不是個簡單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