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個成都,5家直營,100+仿冒,從知名餐企看飲食江湖山寨亂象國內
近日,成都知名餐企川西壩子就長期被侵權事件在其官方微博發表了相關聲明。
(川西壩子微博發出告消費者書)
內容如下:
川西壩子自2010年成立至今,共擁有金沙店、華陽店、草堂店、羊犀店、清江東路店(籌備中)等五家大型直營店。在此發展過程中,遭遇了諸多不良商家的惡性侵權行為。川西壩子表示,將對這些侵權商家進行起訴,維護自身權益。同時自己也將打造明廚亮灶工程,為消費者提供更好的就餐環境與服務。
餐飲同行及其粉也在此微博下紛紛發表評論,表示支持川西壩子維權行為,保護自身品牌的合法權益。
(粉絲表態)
川西壩子被“山寨”絕對不是行業個例。
吳曉波在《如何告別山寨之國》曾生動地寫道“溫州人九十年代初去法國女裝店里拍照,回來在五馬街“五天出小樣,十天出批量,一個月賣遍全浙江”。山寨在中國,從來不是新鮮的話題。
我們生活中見過的“雷碧”, “粵利粵”, “哇哈哈”等,在十八線城鎮尤為泛濫。遇到這些我們可以一笑置之,畢竟只有幾塊錢的東西??扇绻覀冞x擇一些有口碑、人均消費不菲的“品牌”餐廳,居然也是山寨貨?而我們“被山寨”卻毫不知情?這就令人難以接受了!
① 粵利粵
② 雷碧
① 詠動
② 康帥博
注:圖片來源于網絡
像大家所熟知的綠茶餐廳,川西壩子等等,一個品牌在市面上往往有十幾種名稱,要么是在前面加定語,叫xx川西壩子,要么在后面加個尾巴,叫川西壩子xx,不明真相的吃瓜群眾還以為是連鎖品牌或是加盟商。
注:國家知識產權局商標局 中國商標網公示顯示:川西壩子商標注冊屬于四川川西壩子餐飲有限公司
這些山寨品牌,不僅造成了消費欺騙,其亂七八糟的口味,參差不齊的出品,對于原始品牌美譽度來說,也無疑是種巨大的損傷。
*接下來我們來聊一聊山寨品牌的取名套路*
這些山寨取名和原品牌極為接近,保留正品關鍵詞并增刪文字。
比如前面提到的綠茶餐廳,就有“綠茶青年”,“綠茶中餐”等“別名”,有的商家甚至是直接復制綠茶的商標為己所用。長沙的一家假綠茶餐廳,開業還不到一個星期,便有消費者舉報稱:“這家餐廳似乎不太對,菜品出品太慢,和杭州的綠茶菜品相比,相差太遠。”一時間,將餐飲名牌的山寨話題推上風口浪尖。
其實早在2016年,杭州綠茶就對廣州、貴州等22家山寨綠茶餐廳提起訴訟。甚至以“對租戶是否獲得品牌授權審查不力”為名,將山寨餐廳入駐的商場、團購網,也送上了被告席。
最近大火的網紅品牌——喜茶,也遭遇著同樣的尷尬。"滬上喜茶、金尚喜茶、喜喜茶、喜茶左島…."山寨名稱多得不勝枚舉。更“高端”的是,在Google搜索喜茶加盟,搜索結果第二個是一個山寨官網,其網址只比真正的官網多了一個“a”。品牌介紹中“自開第一家店面以來,就備受青睞和關注,導致品牌名稱被相繼模仿,為了避免山寨產品以次充好,我們決定更換商標”,真是賊喊捉賊。
注:消費者在山寨喜茶前排隊
在市面上,我們不時會看到xx川西壩子,川西壩子xx,川西xx壩子等餐飲門店。
近日川西壩子發出的申明中明確標示出了成都5家直營店的地址。
注:川西壩子地圖
川西壩子,又名“火鍋擺在川西壩子”,成立于2010年。川西壩子還是成都茶店子一家四合院火鍋時,通過口口相傳被“老成都”們廣泛接受。并在不斷的發展與升級中,獲得大量消費者的喜愛與支持。川西壩子已連續九年榮獲大眾點評五星火鍋商家,成為川味火鍋的標志性品牌。
單就成都一個城市而言,川西壩子火鍋店僅有5家,卻有100多家“高仿山寨”店。然而由于“川西壩子”屬于地域通用名,不僅注冊難度大,想維權也沒有有效的法律武器。于是,就造成了川西壩子被廣泛山寨的現狀。
注:川西壩子的特色變臉舞戲臺
*正版企業與山寨企業如何斗智斗勇?*
品牌被廣泛山寨,原因一是由于商標注冊難度大,即便注冊下來,也招架不住各類腦洞大開的衍生品牌名。二是由于維權成本高,即使勝訴,也往往以微不足道的賠償了事。
為了解決維權難題,早有品牌意識的企業們,也是使出渾身解數。比如星巴克、老干媽等等,就先入為主完善了各類商標注冊:星巴克一舉拿下了“新巴克”、“興巴克”、“辛巴克”等50個商標,老干媽注冊了“老千媽”、“老乾媽”、“老于媽”、“老干爸”等一整個家族,大白兔注冊大灰兔、大花兔、大紅兔、大黑兔、金兔等集齊了一系列天然色。
注:圖片來源于網絡
此外,品牌的人格化打造也有助于提升正品辨識度和構筑仿造壁壘。比如以“服務不是巴奴的特色,毛肚和菌湯才是”著稱的巴奴火鍋,其各門店和戶外廣告,都能看到其掌門人親自捧著毛肚為品牌代言,這種品牌的“有形”表現,既能在眼花繚亂的火鍋市場中博得眼球,也無形中增加了消費者對品牌的信任度。
注:巴奴及其掌門人
*品牌可行的打假維權道路*
在餐飲業流行一句話,“被山寨說明你很優秀”。山寨,似乎是每一個有名氣的品牌不得不面臨的尷尬。從上面的打假維權案例中,我們不難看出——打擊山寨,除了防范于未然,從創立伊始就把各類商標著作權注冊下來,也能亡羊補牢,通過法律手段,讓山寨品牌無處遁行。但這些似乎依然不能杜絕山寨的泛濫和橫行。
那從品牌自身出發,還能通過哪些方式,建立自己的護城河呢?
1.自我升級,讓山寨品牌望而卻步
將店內環境、服務和顧客體驗做到極致,倒逼山寨企業現出原形。比如川西壩子旗下門店,正在進行品牌3.0升級,開發全新的點餐模式,給每位消費者帶來最貼心的服務。同時他們也在打造透明廚房工程,建立不銹鋼恒溫廚房,讓食品衛生安全接受各界監督。
2.占據營銷制高點,真刀真槍打假沒商
借勢互聯網和新媒體的傳播,開展一系列輿論+實干的打假行動。隨著市場山寨遍地開花,消費者很難判別到底誰才是首創。企業有責任通過一系列輿論引導和實際行動,去教育市場、規范市場,畢竟任何一個消費者都不愿被山寨收割“智商稅”!
注:圖為正宗外婆家商標
這一點“外婆家”做得很好。不僅有公關打假團隊更有內部打假辦,截止到15年底,其內部打假辦已打掉70多家“假外婆”。不僅震懾仿冒者的作用,也彰顯了其企業自身實力和打假的決心。
連鎖餐飲行業一直是山寨效仿的重災區。這個問題難以杜絕的根本原因,還是山寨商戶違法成本遠小于“拿來主義”的收益。除開企業自身要不斷修煉內功,擴大正品的傳播力,消費者也要明辨是非,擦亮雙眼,主動將山寨品牌拒之門外。既是對自身的健康負責,也是對消費權益的捍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