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P旗下品牌Old Navy首進中國玩起快閃店模式企業動態
在街頭開一間限時營業的服裝店,店內兜售的全是限量版貨品,那么它會不會人氣十足吸引潮涌般的客流前來排隊購物?短暫營業、限時搶購的臨時店鋪如今成為全球零售業的一股新旋風刮遍世界,它的名字叫作Pop-up Store,中文名譯為“快閃店”,它又被稱作為品牌體驗店或游擊店,就像游擊戰那樣,開一次門店更換一次場地。
如今快閃店范圍又被延伸了。2014年1月18日,靜安寺十字路口出現了Old Navy的巨大Logo,店面用紅色墻紙圍了起來,還印著醒目的宣傳語“進來‘搶’鮮看”。Old Navy是GAP旗下的服裝品牌,此刻佇立在靜安寺百 樂門大廈,首度以直營方式進入中國。有別于其他快時尚品牌的營運方式,在拿下2000平方米面積的店面后,其沒有直接昭告天下賣起logo衫和牛仔褲,而是玩起噱頭—快閃店。它在1月18日至2月14日期間挪出正式店鋪的一小部分面積搭配炫目的道具玩“快閃”。這間快閃店鋪僅有150平方米,配備了23名員工,每天營業時間不超過6小時。
在傳統意義上,Old Navy店鋪并不能算作Pop-up Store。它銷售的產品不是限量款商品,也沒有在某處突然出現后又消失不見,然后游擊作戰式繼續于新地方快閃。
品牌效應
關于快閃店的由來說法不一。日系品牌COMMES DES GARCONS創始人川久保玲被公認為是時尚快閃店的始祖。2004年,川久保玲花二千多美元整修了德國柏林城區的一家舊書店,開設了全球第一家經營期為一年的快閃店,大獲成功之后又陸續在其他城市創立類似快閃店。之后,快閃店密集地出現在高度商業化的城市,譬如倫敦、紐約、東京,甚至快閃店也被認為是一種反商業形態,就像COMMES DES GARCONS那樣,快閃店逃離了主流大型百貨公司體系,在偏遠郊區亦有品牌忠實粉絲趨之若鶩。
也有人認為快閃店由衣箱秀(Trunk Show)這一形式演變而來。衣箱秀可以被理解為“非公開的新時裝展示會”。在衣箱秀特賣會上,由時裝品牌的設計師或銷售代表將尚未公開發布的新款展示給顧客。顧客能夠在現場直接與設計師交流,而設計師也能因此獲得更多收入。C8 Create Infiniti創意總監Tuan Khuu 認為,美國品牌拉爾夫·勞倫(RALPH LAUREN)的衣箱秀為早期快閃店模式提供了靈感。在上世紀80年代,許多在美國的大學生熱愛時尚,卻沒有金錢與時間前往紐約看時裝秀,由他們產生的需求進而催生出衣箱秀。
時間來到最近十年,快閃店模式逐漸成熟,它們甚至聚集在一起來集體pop-up——這有些像一場時裝業的藝術展,前衛時尚的各系款式聚集一起。在美國 UCLA大學附近的Westwood區,居住著大批學生和自由主義者,他們不算富足卻對消費品有著獨特追求。于是,在這一區域出現了如雨后春筍般的快閃店,它們租下大片空地賣起首飾和衣服,店鋪外時有夸張的行為藝術,店內可能還會出現一臺古董打印機。顧客能在店里找到許多奇思妙想的有趣玩意兒,這更像是個游樂園或藝術展廳。除了有趣,它還很珍貴,因為很多都是限量版貨品,而且你并不知道下一次看到該品牌會是何時何地。它想要給你灌輸的概念就是:現在不買,以后就買不到了。
不同品牌選擇pop-up有不同的目的。它可以幫助小眾設計師的品牌普及知名度,也可以為時尚品牌進入一個全新市場造勢、預熱和測試。對于奢侈品來說,則是一種親近民眾而接地氣的營銷方式。Chanel曾經在一間倫敦百貨公司里擺放了一個投幣販賣機,顧客需通過投幣的方式購買付款。
快閃店倒是沒有直接讓各大品牌賺得盆滿缽滿,但這些噱頭卻令品牌聲名遠播。
當然也有例外,英國快時尚品牌TOPSHOP在中國利用快閃店創造了一幕銷售神話。從正式籌備到在深圳金光華廣場開業,僅僅用了兩個月,而裝修僅花了3天。按照TOPSHOP中國合作方說法,這個200多平方米的快閃店每天營業額可達一萬美元,創造紀錄。不同于 Old Navy進入中國市場的模式,快閃店充當了營銷利刃切開市場的角色,而TOPSHOP快閃店用意主要是測試市場。它至今也沒有在中國內地開出門店,僅在香港與連卡佛合作開設了自有店鋪。
聰明的Old Navy充分利用了自身店鋪的部分面積迅速開出快閃店。“快閃店中人形模特、經典的kicking legs都能繼續用于正式營業的店鋪。”Gap大中華區市場部副總裁王以明告訴《環球企業家》。她認為靜安寺百 樂門大廈的地理位置極佳,不僅在市中心,沿街位置還能達到最大范圍的傳播效果。然而大多數快閃店卻需要不斷更換地方。“設計關鍵是靈活性,因為店鋪不斷換地方,需要快速建造,許多道具都需要帶走。” C8 Create Infiniti的創意總監Tuan Khuu告訴記者。
高街的時尚品牌、獨立設計師品牌、奢侈品一時之間都將Pop-up Store招致麾下。不可思議的是出身平價快時尚品牌的Old Navy也選擇以pop-up形式進入中國。“不管是大眾品牌亦或是小眾品牌都能做快閃店,局限性在于只能展示出產品的一部分,不能大而全,必須讓大眾了解品牌的精華。”上海睿雍企業投資有限公司總經理沈均告訴記者,他從事時尚行業咨詢業務多年。
然而,對那些不太有名氣的小眾品牌,快閃店更是一種絕佳的營銷選擇。商場租約一般長達五年,對于初出茅廬的小眾設計師品牌而言,租金就是一筆不小的開銷,如何在節約成本的同時又為品牌博取名聲,Pop-up Store無疑就是一條可選擇的捷徑。開一間快閃店的成本在十萬到一百萬之間,它是品牌迅速測試市場的好方式,對設計師品牌而言,更是降低了試錯的成本??扉W店又很靈活,可以與書店、畫廊進行跨界合作。“Pop-up Store可以開在很多不同的地方,服裝品牌的消費人群和畫廊及書店就可能有重合。”獨立設計師品牌Reineren設計師任茜告訴記者。
擴展
Old Navy的情況則不是這樣。它隸屬于GAP集團,在全球擁有1000多家店鋪,為北美最大服裝零售商之一,然而相比于優衣庫、H&M等快時尚品牌,Old Navy正式進入中國時間卻已不早。它必須出奇制勝,這樣才能讓審美疲勞的消費者為之一振。150平方米微型快閃店用于銷售的產品僅為帶有Logo的T恤衫。入口處是橢圓形活動區,陳列了Old Navy的航海風春夏新款,特別之處是在陳列臺擺放了小豬儲蓄罐、皮球等多種在正式開店時亦可購買的物品。
這些均是Old Navy想要傳遞的品牌元素—更加有趣而互動。
Old Navy中國快閃店的想法及陳列靈感均來自于Old Navy日本的店鋪。Old Navy在日本擁有18間店,在2012年首度進入日本時亦采用快閃模式。“在日本的經驗很成功。在日本做得很好,那在中國也想這樣做。”Gap集團大中華區總裁柯偉杰(Jeff Kirwan)告訴記者。與此同時,柯偉杰還發現中國顧客很喜歡快閃店中的互動設計—比如現場用于拍攝照片的熱氣球。于是,在3月1日正式開店時黃色潛水艇、游戲桌、積木等供玩樂的道具都大量出現在新店內。“這是從Pop-up Store模式中得到的經驗,這就是為何店鋪里有大量的互動設計。”柯偉杰說。
快閃店造勢也的確為Old Navy迅速奠定人氣。不到一個月時間內,顧客人數超過三萬,平均一天人流甚至達1700人。由于店內只能容納50人,常常出現門口有上百位顧客排隊的場景。“這段時間最重要的是收集顧客信息,店鋪內70%至80%人力用于此。顧客用iPad填寫信息并進入我們的數據庫。”Old Navy首店店長張蕾告訴記者。在快閃店的營運期間,張蕾還發現Old Navy在中國品牌認知度比想象中高出不少,許多顧客早已在美國或日本知道品牌,甚至直接穿著Old Navy的衣服逛街。
但是,另有一些人把頻繁登場的快閃店歸咎于經濟衰退的產物。自經濟衰退以來,整個零售業籠罩在銷售疲軟的困境中,而快閃店猶如興奮劑,狠狠地刺激了市場。“越來越多快閃店的出現與經濟大環境有關,但并非最直接關系。”沈均對記者表示,“當地價越來越貴,面積、鋪位越來越有限,pop-up就出現了。它一定是短平快,抓住消費者眼球,用最少的錢達到最大的效應。”
英國甚至出現了一家專做Pop-up Store的百貨公司。在東倫敦Shoreditch的一片空地上Boxpark橫空出世。根據倫敦市政府規劃,未來5年這片空地都沒有發展計劃。60個集裝箱被搬到空地上,5個月時間里又對這些集裝箱進行通水和通電改造,迅速搭建起“簡陋”的百貨公司。在這里出現的品牌必須別具一格,讓顧客感到獨一無二。即便是Nike這樣耳熟能詳的品牌,在Boxpark里也變成了定制鞋的模式,由顧客自己決定鞋子的顏色和材料。
快閃店可能出現在某個客群密集的地方亦或城市的繁華商圈,其可以像Old Navy為新店開張來一場預熱,被賦予更多的營銷職能。當然,如今上?;春B飞虡I街因店鋪面積大、租金高昂而不斷關店,若是將門店改造成快閃店,讓品牌短期入駐或許能令街區重新煥發出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