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衣庫Uniqlo的一帆風順到了盡頭?企業動態
優衣庫在日本一直有著兩種截然不同的評價,不喜歡它的人把優衣庫看成是現在困擾日本的通貨緊縮問題以及產業空洞化的元兇,指責優衣庫是毀滅日本 經濟和產業的罪魁禍首的人在所不少,甚至有人把優衣庫的經營方法稱為“只管自己病”,當然也有人為優衣庫辯護,說優衣庫沒有毀滅日本經濟,相反還給日本企 業指出了一條如何走向全球化的道路。
不管評價如何,作為一個以低廉的價格提供優質的大量生產的沒有個性的產品的企業,優衣庫的經營策略是成功的,優衣庫現在已經在全世界擁有了一千三百個店鋪,社長柳井正的口頭禪就是“成為世界第一。”
優衣庫現在還只是世界第四,排在它前面的有西班牙的ZARA、瑞典的H&M以及美國的GAP,要超過這幾個老牌大公司成為世界第一本來就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而且擺在優衣庫面前的問題還似乎嚴重了起來。
本月中旬的時候,運營優衣庫的迅銷(Fast Ratailing)公司發表了2014年8月的決算預想。集團全體的營業盈利從年初的1560億日元減少到了1455億日元,全年純盈利也從920億日元減少到了880億日元,這是近三年來的首次減少盈利。
而且這次減益的內容非常不好,本身優衣庫在今年上半年的銷售額比去年同期增加了24%,但是銷售管理費用卻增加了32%,所以盈利反而減少了0.2%,這個原因是全年減益的一大因素。
銷售管理費用上升的原因是所占日本國內市場份額的增長速度已經大為放緩,這樣就導致了人工費用的增加,人工費用的增加是銷售管理費用增加的最重要因素,這個原因其實已經預示了到現在為止一直是一帆風順發展的優衣庫已經開始遇到問題了。
優衣庫最拿手的經營方法就是在中國等地以極為低廉的人工費用大量生產優質的像夾克衫、牛仔褲、套頭衫那樣的定型產品再運回日本銷售,從而迅速擴大自己的 市場份額,當然優衣庫銷售的也不光是廉價,也經常推出新型衣料的服裝,但是這些新型衣料服裝還是立足于大量定型服裝,這樣優衣庫就到了一種極限,因為已經 是老齡化社會的日本已經進入了人口純減少的時代,市場就在絕對地萎縮。
而且市場的質量也在惡化,人口的老齡化帶來的是平均年齡的增大, 這樣對于服裝的需求和消費也在不斷減少,因此如果優衣庫還是堅持要成為世界第一的話,依靠日本的國內市場是不行的,只能更加積極地開拓國際市場才有可能實 現,否則不要說成為世界第一,就是維持現有的規模都是極為困難的。
但是開拓國際市場所需要付出的代價也是相當大的,不少經濟學家們都認為增加國際市場的銷售比重將會壓迫優衣庫的收益性,甚至都有人在懷疑最終會不會發生得不償失的結果。
日本的社會和市場有不少很獨特的地方,優衣庫和所有的日本零售商一樣在銷售人員中使用了大量的臨時工,日本人的敬業和責任心使得優衣庫在大量使用臨時工 的前提下還能正常運行,但是海外店鋪則無法按照這種模式運行,甚至海外店鋪的日本人員工就比現在日本國內店鋪的正式員工還要多,而這些派往海外的員工的工 資、津貼以及當地的住宿交通開銷要比日本國內大得多。
現在優衣庫所展開的國家有中國、韓國、臺灣、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等亞洲 國家以及美國、英國、法國和俄羅斯這些歐美國家,這些國家中的大多數工資水平和日本相差不大,而工資水平低于日本的中國、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近來實際上 工資水平也在不斷上漲,除了銷售店鋪的運營費用在不斷上升之外,而且更加重要的是在服裝生產中占據很大比重的人工費用的上升使得生產成本急劇上升,壓迫了 企業的盈利空間,使得單純地擴大銷售店鋪是否有利成為了問題。
實際上這個問題并不是優衣庫一家的問題,日本的企業幾乎都面臨著少子老齡 化社會所帶來的勞動人口不足以及消費不足的問題,這兩個不足所導致的經濟萎縮是現在日本經濟所面臨的最大問題,而這個問題在目前似乎還是個無解的問題。日 本企業想要生存下去或者發展就只能向外發展,而向外型發展也是困難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