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領集團的短板:缺乏線下“O”渠道國內
“現在紐約市場,我們一天連襯衣做一千多套。”目前紅領在美國市場發展順利,相較于國內市場,國外定制市場更加成熟。紅領集團董事長張代理說,其一半收入來自海外,海外收入中80%來自美國,其美國市場中發展最好的是紐約市場。
紅領集團常務副總裁李金柱對記者說,對全球任何一家服裝企業來說,紐約服裝都是最難做的。相較于巴黎服裝的花哨,紐約人對服裝的要求是最講究的。
不過,在國外站穩腳跟的紅領,依然面對如何做大國內市場的問題。而在國內外的同步發展過程中,紅領面臨著新的考驗。
戲劇化的海外開拓
紅領開拓美國定制市場有點戲劇性。紅領第一個美國代理商是個剛剛畢業的美國博士。當時,在美國很難找工作的他飛到上海找大學同學,說自己對服裝行業產生 興趣。他的中國同學提供了5家公司,前4家都讓他失望了,但紅領正是他想要的。“他從零開始,現在一天做數百套,他是發了大財了。”
如 今,紅領在美國已有六七百家代理商。李金柱覺得來自美國的服裝客戶正變得越來越聰明,對中國服裝(8.97, 0.04, 0.45%)業也越來越清楚。之前交易多通過中間商進行的,現在很多客戶則是通過網上搜索,找到地址自己背包就來了。尷尬的是,這樣中間商會碰巧在紅領遇 到自己的下游大客戶。在美國,紅領總代理商的權限也變得越來越熱門,有時兩個代理商會在紅領院子里就此發生爭吵。盡管對紅領來說,給任何一個代理商美國總 代理的權限都是不可能的。
當然,其海外市場開拓也并非一帆風順,熟悉美國人的著裝習慣就是一個。他們的要求一定是緊貼身體的,必須一點 褶都沒有,這對工業化定制而言要求很高,要求衣服非常合體。中國人則未必如此。而且美國人對紅領系統開始也并不認同,“因為我們的系統不如人家好,不方 便,現在我們完善以后系統全切過來了,老外是講理的,這個東西好他肯定用。”李金柱對記者說。
網速也是制約紅領開拓海外市場的瓶頸之 一,這會讓海外代理商登錄系統困難。李金柱經常半夜接到電話,“幫幫我吧,訂單下不去了。”無奈之下,紅領在美國洛杉磯和德國法蘭克福建了兩個機房,再架 設兩個專線直接連接到山東即墨總部,一個專線每月需花費數萬。這樣海外訂單就能直接下到海外的服務器上。
發展與變數
記者注意到,采訪中涉及到RCMTM平臺詳細技術細節時,張和李給出的答案都較為模糊,揣測其中原因或為企業秘密。因為這些東西恰恰也是競爭對手最感興 趣的東西。張代理告訴記者,曾有行業協會高層勸其將這套數據系統分享給同行,紅領沒有答應。不過,紅領正準備開放制造加盟,以吸引同行,如今很多服裝工廠 正苦熬度日。“加盟方法就是在原有設備基礎上安裝信息化設備,投入不會很大。員工也要經過紅領培訓。”李金柱對記者說。加盟工廠負責裁、縫、鎖、燙等生產 環節,版型設計和客戶掌握在紅領手中。李金柱表示,加盟首先會在山東境內做起,預計10月份第一家加盟工廠將簽約。
李金柱覺得,盡管國內市場發展還不理想,可未來沒有問題,只是還需要一段時間培育。一個明顯問題是:中國有13.7億人,穿西裝的人約有3億,可常規西服號碼只有6個號:46、48、50、52、54、56,一個號型就要覆蓋5000萬中國人,定制需求巨大。
開放制造加盟只是紅領野心勃勃計劃中的一環。C2M(Customer to Manufacturing works)是張代理和紅領在醞釀的下一種模式。其核心就是省掉中間商環節,讓消費者直接給自己下單。8月份,其移動端系統將會上線。“未來紅領就是一個 做平臺的紅領。”李金柱表示。
不過行業人士認為,紅領短板是線下的“O”,也就是線下的渠道缺乏,線上訂單始終繞不開一個環節:量體,沒有經過培訓的量體師傅測量身體數據,一切都談不上。李金柱告訴記者,紅領正彌補這一短板:2012年紅領開放了店鋪加盟;旗下品牌銷售店也正轉型。
但無論如何,有一點是肯定的:隨著加盟的開放和業務的做大,紅領發展中的風險也在增多,曇花一現還是百年老店,秘密似乎就蘊藏其中。檢視眾多曾經活力迸發的小企業,就是沒有處理好快速發展中的問題而歸于沉寂的,尤其是加盟問題,處理不易。
不過,現在看上去紅領的未來還不錯,也吸引了很多資本的目光。“一家全球著名投資公司現在跟了半年多了,沒事兒就來待一晚上。”李金柱對記者說。這家公 司目的是全額控股,“他的意思說投幾十億或者多少億就全額控股,老板說‘那能行?這是我的一生心血,再說你不懂這個事兒,你別給我瞎搗鼓’。”采訪時,記 者也遇到了達晨創投高管,“我們已跟了有幾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