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峰萬寶龍中國難題:業績下滑、渠道之亂、產品之殤企業動態
習慣了“大手大腳”的奢侈品行業,在中國政府限制“三公消費”、八項規定、打擊反腐等沖擊下,“瘦身”和“強體”一時間成了一道難題。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近日從知情人士處了解到,在單店業績較2007年開業時下滑70%的同時,以高端筆發家的萬寶龍還受困于內部人事管理、外部水貨渠道泛濫的尷尬局面。
目前,隸屬于瑞士歷峰集團的萬寶龍占到集團整體銷售額的7%。
業績下滑
2007年,萬寶龍上海旗艦店開張,那時似乎誰也不會想到,7年之后,這家門店的員工會從30名減少到20多名,業績較2007年開業時下滑70%,與2012年相比下滑了20%~30%。
這家旗艦店的一名老員工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去年8月,公司內部甚至收到商場發出的催款單,包括3個月100多萬元的租金費用、十多萬元的電費,還有滯納金。
這家店或許只是萬寶龍在中國業績的一個縮影。事實上,從2007年開始,萬寶龍品牌前后更換了3個大中華區CEO,而中高層也在不斷換人。
如此頻繁的人事變動在奢侈品行業也不多見。“行業里的獵頭都不會來萬寶龍挖人了。”上述員工說,在萬寶龍的工作經歷也無法為他增加什么身價,這在奢侈品行業已不是什么秘密了。
但留下也沒有什么好處。
“辦公室的人一直在換,我們已經半個月沒發票可以開了。我們甚至已經兩年沒開過年會,以前每個員工可以參加年會,現在是公司挑人,派代表去,而且年底的陽光普照也沒有了。此外,公司現在培訓也很少做,之前基本半年一次培訓。”該員工告訴記者。
對現狀不滿的不止他一個,自從去年萬寶龍重新制定員工手冊后,老員工一直在“不停簽違紀單、銷售過失”,在更早以前,這家專賣店的老員工還從來沒有受到任何處分。
事實上,員工已經成為萬寶龍中國區急欲裁去的成本了。萬寶龍一名管理人員告訴記者,由于是旗艦店,員工每月有2000元津貼,且80%的員工是 無固定期限合同的,如果公司直接開除的話,需要支付大筆補償金,所以公司在去年突然把這部分津貼扣除之后,一直在想辦法裁掉員工或者讓員工自然離職。
這與萬寶龍在中國區業績的下滑不無關系。萬寶龍最新公布的年報顯示,2014財年,萬寶龍的銷售額7.3億歐元,相比2013財年的7.66億歐元下滑了4.7%,但與此同時,運營利潤卻從2013年的1.2億歐元驟然下滑至4300萬歐元,同比下滑64%。
年報還特別指出,去年Montblanc Maison銷售出現5%的下滑,主要問題出在中國區。
渠道之亂
記者采訪的萬寶龍人員均認為,導致萬寶龍業績下滑的是來勢兇猛的“水貨”渠道。萬寶龍在2005年就把上海地區所有代理商收攏起來了,在其他二 三線城市則允許代理。 但事實上,萬寶龍的水貨店包括網店和實體店。“有些甚至開在商務辦公樓里面,非常簡陋,也在賣萬寶龍,但東西的確是真的。”
“我們會去做一些代理商水貨渠道的調研,從他們渠道上買一些產品,上面會有特別編號,從這個編號上面可以查到總部是發往哪個區域。”上述老員工告訴記者,上海地區是不允許代理商的,而在其他國家卻有。“中國會有一批人去和那邊的代理商做溝通,買大量貨走私過來。”
這名老員工告訴記者,水貨的價格往往相當于專賣店的5~6折,“有一些老客人會跟我們說,店鋪里賣2.9萬元的,他們在外面1.6萬、1.8萬元就可以拿到了。”
目前,從直營店流失到水貨渠道的老客人,幾乎占到20%~40%,其中大公司采購計劃,也就是團購客戶的流失最大。“客人會直接和我們說,外面真的便宜,而且東西是真的?,F在萬寶龍幾乎全部在做新客人。”上述老員工告訴記者。
上述老員工表示,這一調研工作他們已經做了前后兩年,但這一現象卻并未得到控制。
“我們先在網上找,找好以后聯系,然后到了水貨商后,看產品、定價格,包括開票價,然后和水貨商說,現在先買一件給老板看,問他們能提供多少 貨、多久提供,結果發現數量在100支以內的一個星期里面就能拿到貨,我們專賣店調貨還沒他們快。”上述老員工表示,專賣店不少是高端產品,而水貨渠道大 都是大批量的、銷量最好的基本款。
“我問他們,你們價格和專賣店差這么多,東西不會是假的吧?他們說,沒關系,你去專賣店直接讓他們驗貨。我又問,專賣店不負責驗貨吧?他們說,你可以說你讓他們刻字、保養、配筆芯啊,他們肯提供服務,就能證明產品是真的。”
上述管理人員表示,這些水貨商渠道面寬、庫存量大,不少都是國外經銷商直接買斷貨品,他們不會缺貨,而且能充分保證安全。此外,萬寶龍專賣店內賣往往需要2~3個月調過來的產品,水貨商們幾乎可以做到隨付隨賣。“專賣店熱賣的經常會斷貨,但水貨商的庫存量卻特別大。”
產品之殤
上述老員工認為,相較其他品牌來說,萬寶龍文化和品牌背景都不同,運營模式也不一樣。“我們會做團體業績,保證好的團隊合作力,不像其他品牌做個人業績,因為他們客流量比較大。”
他說,他們做不到這樣體量的銷售額,公司就鼓勵員工嘗試做個人業績。“但這個東西出來以后,整個店鋪的團隊協作就毀掉了,業績開始15%、10%下滑?,F在稅后利潤200萬元,而2007年開店時毛利是800萬元。”
實際上,以鋼筆、腕表等“送禮”市場為主的萬寶龍一直遭遇國內宏觀經濟放緩和政府打擊反腐的持續影響。業內人士曾向本報記者透露,萬寶龍還曾出現某地區的代理商想主動解除代理關系。
歷峰集團在其2014財年年報中指出,相比集團中的其他品牌,不論在新興市場還是既有市場,萬寶龍更多依賴當地客戶,在游客中的曝光度不高,從旅游業中獲取的銷售收入更少。
上述管理人員認為,公司對萬寶龍的產品定位就有一定的決策失誤。“其實我們的產品是比較親民的,但公司卻想做成高端定制,把手表等價位定得過 高,這樣以來宣傳費等各方面的費用都特別高;另外步子也邁得太快,萬寶龍原來是做筆的,后來做了手表、珠寶、皮具,想要全面發展,這一決策也存在問題。”
該人士表示,目前珠寶銷售額只占到1%左右,手表占比15%左右,筆仍然占到一半,皮具等占到20%~30%左右。“珠寶這塊賣得很差,但廣告投入卻很大。”
上述人士認為,萬寶龍本應花更多精力在銷量最好的筆產品上,但目前這一領域幾乎處于青黃不接的狀態。“除了限量版,賣來賣去就是老三樣,沒有新系列彌補,使得銷售長期處于疲軟期。”
不過,對于上述問題,《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近日多次聯系萬寶龍方面,但均未獲得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