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大生并入昆百大 或因資金承壓缺少產業鏈的布局企業動態
7月3日昆百大A宣布,擬購周大生100%股權,公告稱周大生珠寶店鋪超過2000家,覆蓋全國近300多個大中城市。然而,門店快速擴張的周大生面臨諸多考驗。
一方面,公司依賴經銷加盟商,質量管控風險隨之提升。同時,與周大福等珠寶企業看重產業上游不同,周大生并沒有自己的加工廠。
對此,商務部研究院消費經濟研究部副主任趙萍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一方面船小好調頭,但另一方面難控制產業鏈,也攤薄了公司的利潤。”
瘋狂擴張
“周大生屬于國內一二線品牌。”昨日(7月6日),一位國內金銀珠寶企業成都分公司的高管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1999年周大生在北京王府井百貨開設第一家專柜,如今其國門店已超過2000家,位于行業前列。
老鳳祥發布的2013年報顯示,截至2013年底,全國老鳳祥銀樓網點數量達到了2624家,其中,老鳳祥自營銀樓網點158家、老鳳祥銀樓專賣店916家,其他經銷網點達到1550家。周大福日前發布的2014財年報顯示,截至今年3月底,其門店數量為2077家。
談及緣何追求連鎖店數量的增長,周大生珠寶董事長周宗文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珠寶行業處于朝陽行業發展的時機,同時周大生通過前期的積累,已具備發展的動力。“因此,我們一定要迅速搶占這個先機,而且這也有助于整個品牌在全國普及。”
管理難題
快速擴張的周大生珠寶,去年因黃金摻銥事件陷入輿論風口浪尖。
去年3.15央視曝光“黃金摻銥”事件,周大生珠寶牽涉其中。“黃金摻銥”事件爆發后,有媒體報道稱,周大生品牌部人士表示,周大生的直營店是所有的業務、財務、管理服務工作都要團隊的員工執行落實每一個經營細節,而加盟商開店周大生更多的是給予指導,使得加盟商在多個經營細節可以擺脫周大生的監控。
此外,《中國經營報》去年3月報道,周大生是一家純粹的品牌運營商和珠寶零售管理企業,并沒有自己的工廠,其所有產品均交由生產加工企業代工。“黃金摻銥”事件爆發后,周大生珠寶一位高管亦向媒體坦承,“公司在供應鏈和市場流通渠道的管理上確實存在漏洞。”
在趙萍看來,目前珠寶行業不容樂觀,國際金價下跌,而珠寶首飾多是幾年前國際金價高點時就加工好的,按現在的價格出售根本不賺錢,因此現在面臨高成本低售價的問題,利潤大幅縮水。“周大生也面臨同樣的沖擊,我認為公司并入昆百大最直接的原因是資金鏈承壓,否則為何要將成熟的品牌賣給別人。”趙萍表示。
趙萍認為,周大生缺少對自身加工廠和上游原材料的布局,優劣勢亦十分明顯,優勢在于“船小好調頭,市場流行什么款式就做什么”,短處在于“很難控制整個產業鏈,也攤薄了公司的利潤,另外產品的個性化也弱了”。
行業隱憂
《2013年中國珠寶行業報告》顯示,珠寶行業目前面臨的主要風險在于,“貴金屬,尤其是黃金的價格波動,對珠寶零售商盈利產生的影響,不僅在于成本,還包括銷售量和銷售額。”
長期而言,珠寶企業還將面臨“租金和人工成本上升”的難題。上述報告指出,“租金上漲對珠寶零售商的營業利潤造成的壓力,會使新開店鋪的培育期延長。”此外,“珠寶業在制造和零售環節都是勞動力密集型,近年來主要零售公司的員工薪酬水平每年的增速保持在15%~20%左右。”
面對行業困局,周大生有何應變之道?緣何出售給昆百大?為了解詳情,昨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試圖聯系周大生珠寶方面,多次撥打其官網聯系電話,但一直無人接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