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牧王上半年關店134家 佐丹奴等服裝品牌陷關店潮男裝
很多服裝品牌上市前大規模鋪店 九牧王上半年關店134家
眾多本土服裝品牌在經歷前幾年的專賣店網絡高速擴張之后,如今卻在經營壓力下開始大規模瘦身關店。北京青年報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導致各品牌紛紛瘦身 的原因雖然不盡相同,但各廠家產品過度同質化因此被迫打起價格戰是不可忽視的因素。“目前的關店潮從某個方面講應該是向理性的一種回歸,只不過這種代價太 大了!”有服裝行業證券分析師這樣評價。
時尚品牌 佐丹奴們遭遇電商兇猛
家住人民大學附近的秦小姐發現,近一年來周邊熱鬧的服裝專賣店正在一個一個消失。曾經對大學生們很有吸引力的佐丹奴、班尼路、真維斯等時尚品牌專賣店以往在北京海淀區的大學區周圍布點密集,但如今很多店鋪都已經人去樓空。“甚至很多開了10多年的老店也消失了,那些都曾是我們大學時的標志性景象。”秦小姐告訴北青報記者。
其實不僅在大學周圍,很多常逛大商場的細心人也能發現,以往都比鄰占據大商場青年服飾樓層的這些品牌如今也像約好了似的相繼消失,如今這些品牌在北京的大商場和商街的駐扎密度都已明顯降低。
截至今年6月末,佐丹奴在內地的門店數量共1066家,自營店與加盟店基本各占一半,后者略多60家。此前佐丹奴發布的財務報表顯示,今年上半年在內 地就關閉了95家門店,其中消失的加盟店明顯多于自營店。頻頻關店的背后則是其在內地銷售業績的持續下滑,今年上半年,佐丹奴在內地銷售額同比下降6%, 利潤更是驟降49%;真維斯去年下半年到今年上半年的一年時間里關掉了213家門店,其中193家都是自營店,同時其在內地銷售額也減少了15%。
“電商對我們沖擊太大,這種有一定品牌又價格偏低、以年輕人為主要消費群體的服裝是目前受網上銷售沖擊最大的。”一家佐丹奴店長告訴北青報記者,網購 的分流作用這兩年尤其明顯,包括大學生在內的很多年輕人都不再來逛店而是習慣在網上買衣服,嚴重沖擊了實體門店的銷售。佐丹奴實體門店銷售額的下降從其財 報中可以得到印證,今年上半年佐丹奴全球可比較的店面銷售額平均減少了4%,而內地的單店銷售額則降低了5%。前述店長則表示,自己門店近三年的銷售額下 降了至少三成。
海淀區門店租金每年上漲10%
據了解,像這類時尚品牌一直對專賣店選址以及店面裝潢有嚴格的標準,比如客流量、商圈氛圍等。但這些硬指標直接推高了店租成本。這家位于海淀區高校聚 集區的門店近三年來租金基本以每年10%的幅度上漲,即便這樣還是受惠于當初簽的長期合同,“否則每年租金漲幅不會低于20%”。
銷量明顯減少,店鋪、人工成本一路走高,而這些服裝本身的利潤空間也在不斷被壓縮。佐丹奴的財報顯示,今年上半年其服裝成本上漲了12%左右,但售價僅上漲了4%,導致利潤率降低。這也日益緊迫地沖擊著這些實體專賣店的生存空間。
這名已經加盟這家店鋪將近10個年頭的店長告訴北青報記者,像佐丹奴這類時尚品牌的最黃金時期是90年代末期到二零零幾年時,她自己趕上了個尾巴。她表示,如果局面沒有改善,等明年底租約到期后她就肯定不干了。而在她心目中,局面改善幾乎沒有可能。
一直與佐丹奴定位相仿的其他時尚類品牌面臨的處境也大致如此。數據顯示,艾格僅半年就關閉了在中國內地的88家門店,班尼路在內地及港澳臺的關店數目更是達到了465家。
正裝品牌
七匹狼也難扛租金壓力
如果說休閑品牌更多的是遭遇了電商的沖擊,那么受影響相對較小的很多國內正裝品牌其實也同樣遭遇著大規模關店的洗禮。數據顯示,七匹狼今年上半年關了73家店、九牧王上 半年關店134家、卡奴迪路關店53家、希努爾關店46家。在男裝上市公司中,關店最多的七匹狼其實在去年已經關閉了505家店鋪。而九牧王為了應對國內 服裝消費的持續低迷,公司今年初曾確定的全年關店目標是50家至100家,而到今年上半年已經關了134家。女裝企業的境況也好不到哪去,旗下擁有 Esprit等品牌的思捷環球去年在華關店38家。
頻頻關店的背后也是業績的持續下滑。以九牧王為例,北青報記者從其今年半年報中看到,九牧王上半年收入9.71億元,同比下滑16.6%;凈利潤 2.04億元,同比下滑超過30%。據知情人士介紹,其實九牧王上半年的直營收入并沒有下降,問題主要出在了加盟渠道上,下滑幅度超過20%,去年以來的 持續關店正是導致加盟收入大幅下滑的重要原因。而被寄予厚望的電商渠道收入增速也不盡如人意,基本在10%左右的水平,比其他行業的電商增速明顯低得多。